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尋找GDP“破7”中的機遇

  • 發佈時間:2015-10-26 05:29:34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9%,這是三季度GDP的增速。專家認為,GDP“破7”並不意味著經濟運作出現了問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大勢沒有改變。但是我們一定要參透其中的變化,從中找到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機遇。

  傳統産業拖累增速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後,轉型過程中所面對的難題也層出不窮,“成長的陣痛”日益明顯。機構和專家認為,傳統産業去産能加大了三季度經濟下行的壓力。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指出,我國仍處在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傳統産業不僅在去庫存,而且在去産能,鋼鐵、水泥、建材這些傳統産能過剩行業的增速都出現下滑。前三季度,粗鋼産量下降2.1%,水泥産量下降4.7%。機構也指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增速的下降是導致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主要原因。此外,世界經濟復蘇不及預期,也導致三季度出口下行壓力加大。

  房地産投資增速跌至2.6%,房地産引擎宣告“熄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0.5%,不好不壞;進出口同比下跌7.9%。這些數據再一次提醒我們,過去拉動中國經濟的舊馬車已經走不動了,經濟增長急需動力轉換,尋找新的增長點。

  服務業持續穩中有進

  觀大勢,還要掂一掂6.9%的分量。從新增就業超額完成全年目標,到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從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到服務業佔據“半壁江山”,種種變化表明,這一增速是有含金量的。

  經濟運作有一些企穩的積極因素已經顯現,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動力孕育成長。這些好苗頭包括:一是産業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第三産業佔GDP比重達到51.4%,比上半年49.5%高出近兩個百分點。二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初見成效,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新經濟、新動力加快孕育。

  專家認為,服務業在三季度繼續維持“穩中有進”的局面,對前三季度GDP拉動的貢獻繼續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經濟結構轉型依然在推進中,而且是在向更趨合理的方向發展。

  新動力進一步集聚

  當前,中國經濟有著巨大增長韌性、市場空間和迴旋餘地。經濟梯度發展、漸次開花,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改革與創新紅利不斷釋放,這都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充沛動力。事實上,近期中央政府已開始推進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的措施。國資國企改革方案的推出也提振了市場的信心。隨著各項穩增長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新的調控政策出臺及“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這些積極變化將成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轉軌變型的重要推動力量。此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等多元化的增長動力都將有利於經濟發展。

  記者點評:新常態下,傳統動力減弱恰恰也是一個淘汰落後産能、挖掘新經濟增長點的好機會。由於正處於結構調整的關鍵期,傳統産業佔的比重相對比較大,調整時可能感覺到下行的壓力還是很大的。但應該看到,這種新舊動力轉換是大勢所趨,比拼的是耐力與後勁兒,挑戰增多,機遇同樣不少。隨著新動力的成長,潛力的繼續發揮,中國改革繼續推進,創新步伐加快,支撐力和新動力交織在一起,會對衝下行壓力。尤其,對於正在致力於産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山西,更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

  本欄均為本報記者 岳晉峰 采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