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螞蟻啃不穿漢語長城
- 發佈時間:2015-10-25 05:38:46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合理使用外文縮略語,既有利於日常交流,也有利於文化傳播
NBA必須叫美國職業籃球聯賽,GDP必須稱國內生産總值,WTO最好説世界貿易組織。自從2010年原國家廣電總局發文,要求非外語頻道播音員、主持人在口播新聞、採訪、影視記錄字幕等方面不要使用外語以及外語縮寫詞之後,關於字母詞的使用問題就一直爭議不斷。
字母詞的大量使用是新時期漢語書面使用系統最大的一個變化。由於外文縮略詞在漢語中頻繁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閱讀,甚至有人擔心漢語在300年後將會消亡,提出要“保衛漢語”。
最近,教育部一項持續了23年的監測結果告訴我們,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
新聞語言是最能體現時代變化的,因此,教育部語言資訊管理司和國家語言資源監測中心選取了1990年至2012年《人民日報》字母詞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以2000年為界,前一段的11年間,字母詞數量上升較快,從每年使用300多個一直上升到1000多個。2000年以後的12年間,字母詞數量只是略有上升,基本穩定在800到1200個。這似乎告訴我們,漢語對字母詞的吸收和使用不是無限制的,到達一定數量就會處於飽和狀態。
調查還發現,外文詞彙的存在很不穩定,過一陣子後熱乎氣就沒有了,只有很少一部分詞彙能夠留在漢語中,成為常用詞。根據統計,《人民日報》23年間一共使用了近萬個不同的字母詞,共用的只有23個:ABC、BBC、B超、CAD、CCTV、CNN、CT、DNA、GE、IBM、NEC、NHK、PC、PVC、SOS兒童村、T恤、X光、X光機、阿Q、卡拉OK、維生素A、維生素C,而人們熟悉的APEC、NBA、GPS、MBA、MTV等是1992年以後才開始使用的。而且在使用中,這次詞彙也基本都是低頻詞,使用頻次大大低於漢字詞。
這一切都説明,外文詞彙出現在漢語中完全是出於語言工具性的需要,也就是當時的漢語詞彙還來不及準確表達這些外來的新生事物。只要時間足夠長,漢語基本上都能找到合適的方式表達這些“洋玩意兒”,比如當年説的E-mall和現在説的郵件、Internet和因特網。
只有很少一部分縮略語能夠一直存在,那多半是因為縮略語更為簡潔明瞭,或者已經是約定俗成的專用詞彙。念一念就知道,“CNN”讀起來的確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快得多,知道“IBM”的人也肯定比知道“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的要多。出於使用必要性而留在漢語中的少量外語詞彙不可能對漢語本身造成什麼危機。它們就像幾隻螞蟻,啃不穿已經存在了數千年的漢語長城。
外來詞彙在全球所有語言中都存在,日語中的片假名就是大量外來詞語,英文中也直接使用大量的外來詞。有外國學者做過統計,真正土生土長的英語詞彙不過22.6%,其他的大都來自法語和拉丁語。
語言是活的,它應該在碰撞和兼收並蓄中求得發展。在全球掀起學習漢語熱潮的當下,我們並不需要時刻注意保衛漢語的純潔性,反倒應該重視外語縮略詞的漢化規範問題,也就是説,怎麼給這些外來的“洋和尚”取個信達雅的中文名。譬如經常在國際新聞中出現的“IAEA”,由於沒有正式的翻譯,很長一段時間裏,新聞主持人不得不念著這個拗口的縮略名。
好在我國已在2012年成立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專門負責這項工作。2013年4月,委員會將當時引起廣泛關注的“PM2.5”的中文名稱定為“細顆粒物”,之後又相繼公佈了3批外文縮略詞的中文名稱。IAEA也被正式定名為“國際原子能機構”,現在已經被大眾熟知。
合理使用外文縮略語,既有利於日常交流,也有利於文化傳播。既然歌裏都唱過了,“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髮,嘴裏念的説的開始流行中國話”,我們也不妨多一些語言文化自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