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神秘恒星是外星文明嗎?

  • 發佈時間:2015-10-25 01:30:4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幾天,天文學界最大的事件莫過於1500光年外發現的一顆神秘恒星。它的光變模式如此奇怪,以至於有人提出這樣一種解釋:這可能是外星文明跡象。

  到底怎麼回事?新華社記者採訪了率先拋出該發現的“行星獵人”項目科學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王吉。王吉説,他們因為“怎麼想也想不通”,所以才決定先發一篇論文拋磚引玉,“不排除但不傾向於”關於外星文明的解釋,最大的可能還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一篇引發軒然大波的論文

  從2009年開始,美國航太局“開普勒”望遠鏡對這顆叫KIC8462852的恒星持續觀測了4年時間。它距離地球約1500光年,位於天鵝座與天琴座之間,其品質是太陽的1.2倍,表面溫度與太陽類似,但自轉速度較快,一個週期為0.9天,而太陽自轉週期約為25天。

  美國耶魯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機構的天文學家曾聯合推出一個“行星獵人”項目,旨在調動志願者幫助發現太陽系外行星。這顆恒星便是由“行星獵人”項目首先發現的。“有一天,有一個天文愛好者聯繫我們説,這顆恒星(的光變曲線)怎麼這麼怪,不像行星也不像其他的,所以我們開始研究它,”王吉回憶説。

  太陽系外行星距地球遙遠,亮度很低,所以人們很難直接觀測。尋找太陽系外行星,主要還是借助淩日現象,即從地球角度看過去,當有行星從所觀測的恒星前面經過,恒星亮度會隨著時間變化而出現週期性變化,形成一個極具規律的光變曲線,據此可推斷行星的大小等性質。借此,人們已發現10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

  “KIC8462852的光變曲線非常奇怪,和‘開普勒’觀測到的其他恒星非常不一樣,最大的光變幅度超過20%,而且不具有週期性,”王吉説。

  王吉本科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後到美國求學,最近剛從耶魯大學轉到加州理工學院做博士後,他和同事合作發現了多顆太陽系外行星。2013年,由於是中國國籍,王吉一度被美國航太局禁止參加一個天文學會議,後經其耶魯導師披露他的研究後引起輿論譁然。

  “我們聯繫了很多行星方面與恒星方面的專家,他們都覺得這個現象比較奇怪,”王吉説,“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去找出一種合理的解釋,本來我們想等一下(再發論文),後來覺得既然怎麼想也想不通,那麼就先把文章發出去,讓大家一起來想。”

  果不其然,當這篇題為《恒星的亮度去哪兒了?》的論文被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刊登後,迅速引起廣泛關注。

  多種可能性被一一排除

  也許沒有天文學背景的人不知道這種現象奇怪在哪?據王吉介紹,即便有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那麼大的行星從恒星前面經過,恒星的亮度最大減弱1%,而這顆恒星亮度最大減弱22%;行星導致的恒星亮度變化非常有規律,而對這顆恒星,“‘開普勒’觀測它的4年裏,它的亮度變化從來沒有重復過”。

  “首先我們想是不是儀器出問題了,然後聯繫了‘開普勒’項目團隊專家,他們評估了原始數據以及儀器,回應説儀器當時沒有問題,所以儀器異常的可能性被排除了,”王吉説。

  王吉等人又考慮了恒星周圍存在塵埃盤的可能性。任何恒星形成的時候,它周圍都有一個塵埃盤。塵埃盤偏冷,發出的光集中在紅外波段,但紅外觀測並沒有發現KIC8462852周圍有多少塵埃盤的成分。這種可能性也因此被排除。

  “所以,要有一個東西擋住恒星的光,肯定不會有太多塵埃。根據這個光變曲線,我們又推斷出它(距恒星)的距離。物體距恒星越近,軌道速度就越快,所造成的光變曲線應該非常尖銳,而這個光變曲線非常平滑,所以它離恒星應該比較遠。”

  從高達22%的光變幅度看,這個物體應該遮住很大一塊恒星發出來的光,品質不大,但體積非常大,“比較鬆散”,彗星滿足所有這些條件。

  “所以我們認為,最有可能的解釋就是,有一顆彗星由於某種原因爆炸或解體造成大量冰或氣體,這些殘留物掠過恒星表面,從而造成了我們看到的光變曲線,”王吉説,“這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釋。”

  研究人員還探討了恒星本身的不穩定性、恒星伴星造成的亮度污染、小行星碰撞、行星撞擊恒星等可能性,但最後這些可能性也都被一一排除。

  “不排除但不傾向於”為外星文明跡象

  雖然王吉等人的論文本身未提到外星文明,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天文學家賈森·賴特認為這應該是對KIC8462852光變模式的另一種解釋。目前,賴特正在有關美國科研機構合作,申請調用一台大型射電望遠鏡觀測這顆恒星。

  賴特在日前提交但尚未正式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可能有外星文明在KIC8462852恒星周圍建造了許多巨大的太陽能板,用來採集太陽能,從而形成了很多科幻小説裏描述的“戴森球”。這是弗裏曼·戴森發展出的一個概念,即能夠用大量設備將一顆恒星像球那樣包裹起來,以盡可能接受其發出的能量。

  王吉説,賴特的文章嚴肅探討了如何用“開普勒”去尋找地外生命,以及如果有地外文明,我們希望看到什麼樣亮度的變化是由文明造成的,而不是行星或恒星的變化造成的。“戴森球”也可以解釋KIC8462852的光變模式,但我們“不傾向於這個解釋,這個有點扯”。

  “我們不能排除地外生命或者文明造成此現象的可能,但我們更傾向於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只不過由於這種現象發生的不多,所以我們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建模來解釋這個現象,”他強調説,“彗星的解釋只是一個猜想。也許有其他(自然原因方面的)解釋,但現在還沒有想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