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國際化關鍵:融合現代科技
- 發佈時間:2015-10-23 01:00:4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醫藥的發展必須植根于中醫藥的精髓,必須與現代科技融合,從而走向世界。”
“如果能更多地把現代科技與中醫藥的特點結合起來,我相信我們是可以逐漸地走出一條被全世界接受的道路來。”
……
在日前舉辦的2015上海中醫藥與天然藥物國際大會上,來自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約400人,就中醫藥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産業發展以及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的路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把現代科技與中醫藥融合起來
隨著現代科學日新月異的發展,中醫藥發展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面臨著許多的新問題和新情況。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中醫藥國際化發展處於一個十字路口,決定著中藥到底是進入到一個膳食補充劑,還是進入到一個處方的或者非處方的藥物。
“中醫藥的發展必須植根于中醫藥的精髓,必須與現代科技融合,從而走向世界。”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黃瑛表示,當前科技部正在編制“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將更加突出頂層設計,以解決中醫藥瓶頸問題。
“中醫藥的國際化是一個趨勢。”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原校長陳凱先認為,但中藥的特點就是成分比較複雜,怎麼樣規範它的品質,保證它的有效性,同時防止它的副作用,這些方面要有新的方法。“如果能更多地把現代科技與中醫藥的特點結合起來,我相信我們是可以逐漸地走出一條被全世界接受的道路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周宏灝發表了題為《藥物基因組學及其在中醫藥領域中的應用》的大會報告。他表示,“我們關注的是在中草藥跟化學藥物聯合用的時候,必須要減少藥藥間的相互作用,減少産生的不良的反應,因為中藥是非常複雜的組成。”
“我們必須要以一個科學的眼光來對待中醫藥,我們必須要承認中醫藥可能會有一定的毒性産生,但是我們不能把它的毒性妖魔化。”周宏灝表示,“其實西藥也有毒性,但是我們不是還在使用嘛。”
藥品標準協調是核心問題
有代表認為,中藥國際化,品質控制是一個基礎,沒有好的品質,就沒有藥效,也沒有安全性。在開發品質標準的時候,需要一個全球都可以使用的藥物標準。
“品質控制方面應該有創新。”長期從事藥品標準工作的中國國家藥典委員會首席科學家錢忠直認為,“現在所有的品質控制,我們圍繞的是化學標誌物這個目標來做的。真正一個藥品要控制品質的,應該是臨床的有效性有一個充分的表徵。”
錢忠直認為,目前,做中藥研究的科學工作者,化學標誌物的各種方法還可以進行研究,但是以生物標誌物為主導的品質控制要進入主要的研究領域,“下大功夫,就是生物標準這個”。
在錢忠直眼裏,一個完整的中藥産品的品質控制,應該是化學標誌物和生物標誌物相融合的一個品質標準。
錢忠直認為,整體控制也要創新,“目前我們所做的品質標準,基本上都是重産品控制這個模式。但是在這藥製作出來之前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用不穩定的原料(中藥材)來製作出穩定的中成藥,這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錢忠直建議引入網際網路+技術。他表示,網際網路技術和品質控制要融合起來,從原料到工藝,從臨床到流通,把碎片化的各個點都打通,這樣中藥産品的品質控制在世界上應該是很好的。
錢忠直認為,中藥國際化的核心問題主要有兩塊,首先是中醫的理論問題,再就是對藥品的評價標準。“藥品標準的協調是目前國際化協調的核心問題。”
確保中藥不輸在源頭上
近年來,由於國家大力扶持,中醫藥産業連續多年穩步增長,成就令人矚目。
以上海為例,2014年上海市中藥製造業已實現産值96.44億元,培育出凱寶、和黃、雷允上、綠谷等發展勢頭喜人、極具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中藥企業以及痰熱清注射液、麝香保心丸、丹參多酚酸鹽等多個産品。
業內人士認為,中藥未來的市場潛力非常可觀,但還要清醒地認識到,中藥産業的健康發展目前還嚴重受制于資源問題。
來自醫藥産業界的代表、中智藥業集團董事局主席賴智填在會上舉例説,有一個藥材的主産地,不同區域找到了57個藥品,只有三個藥品合格。
“合格穩定的中藥産品,依賴著中藥材的穩定供應。”賴智填表示,但來自天然的中藥因地域分佈、種植技術、儲存運輸等不同,極易造成內在品質的極大差異。
他建議,國家在宏觀政策層面要給予引導,充分發揮企業既是市場主體,又是創新主體的作用。鼓勵支援企業保護中藥資源,將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中藥不輸在源頭上。
創新也是做大做強中藥産業的關鍵。賴智填舉例説,中藥産品需要煎煮,年輕人很難接受,如果不創新,不發展,就會被邊緣化。
據介紹,中智藥業這些年堅持中藥的探索和開拓,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成功研製出應用和攜帶都非常方便的産品,解決了中藥藥品煎煮品質不均勻的問題,增加了成分利用率,適應了現代生活快節奏的需求。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