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歐市場開發欲尋中資助力

  • 發佈時間:2015-10-21 21:30:5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榮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由丹麥、瑞典兩國組成的哥本哈根—馬爾默大區商務代表團于10月14日在深圳召開推介會,意欲吸引中國企業前往投資。而哥本哈根—馬爾默港正是本次推介活動的重點項目。

  用哥本哈根—馬爾默港主席、馬爾默市原市長艾歐瑪·瑞帕魯的話説。輻射歐洲的戰略位置、優越的物流交通樞紐地位,以及潛力巨大的工業園區,這個綜合性綠色港口希望與中國企業深度合作,實現“雙贏”。

  多次聯運功能助中企出口

  據國際商報記者了解,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和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分別地處北歐的厄勒松海峽東西兩側,共同扼守出入波羅的海的咽喉要道。隨著厄勒松跨海大橋的建成通車,這兩市的港口聯姻事宜被提上議事日程,並最終由兩市政府和港口董事局拍板,在本世紀初實現了合併,共同組建成哥本哈根—馬爾默港。與眾不同的是,哥本哈根—馬爾默港既是港務局又是港口運營商,不僅全面負責運輸、裝卸等業務,而且統攬許可和安全等事務,同時也開了兩個國家兩個港口進行合併、由同一家公司同一個團隊進行兩地管理的先河。

  而過去10多年的運營歷程證明,哥本哈根—馬爾默港的運營是成功的。兩個港口的業務從惡性競爭轉為攜手合作,由同一個團隊根據其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進行組合發展,最終形成目前哥本哈根港側重發展遊艇、集裝箱等業務,馬爾默港則發展原油和液體化工品運輸、汽車倉儲和散貨業務等,並適時建設港口工業園的和諧局面。

  具體到與中國企業的合作,瑞帕魯認為,港口是中國企業出口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他舉例説:“北歐是比亞迪重要的出口市場。公司出口LED燈、電動公交等産品到歐洲大陸,就需要借助港口的多次聯運功能。”

  該港口總裁約翰·瑞斯汀也向國際商報記者坦言,該港口願成為中國企業走進歐洲市場的一個重要平臺,“希望成為中國企業進軍歐洲市場的物流集散中心,尤其期待中國的整車企業到此安家落戶”。

  打開歐洲市場的突破口

  在當天舉行的“斯堪的納維亞:通往歐洲的綠色文化”研討會上,中歐兩方嘉賓都表示,拓展潛力巨大的北歐市場,宜利用好哥本哈根—馬爾默港作為歐盟核心港的優勢。

  瑞斯汀表示,歐洲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目的地之一,歐洲市場的商品需求很大,尤其是對高品質的環保商品需求較大。中國企業進軍歐洲,完全可以選擇北歐作為突破口。瑞斯汀用日本豐田汽車和南韓現代汽車舉例稱,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豐田公司試圖從德國法國進軍歐洲市場,但事與願違,沒有成功,隨後轉戰斯堪的納維亞,在北歐取得突破後順利進入了歐洲市場。90年代,南韓的現代汽車打開歐洲市場的經歷與豐田如出一轍,都是在北歐站穩腳跟後才得以進入歐洲市場的。

  另外,北歐市場本身也十分值得關注。海能達通信有限公司海外銷售部市場總監柳良根就表示,公司專營對講機等專網通信設備,品牌知名度在歐洲不同國家和區域並不均衡,但是在北歐市場,公司通過與當地合作夥伴的合作,實現了融入當地社會的效果,並通過向當地公益組織捐贈設備來提升知名度,最終完成了對北歐市場的均衡覆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