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推進減量化發展
- 發佈時間:2015-10-21 12: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並購重組是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的“利器”,也是企業産業升級、迅速擴張的重要通道。據統計,今年以來A股市場並購重組規模已逼近兩萬億元,尤其是在9月份,中國證監會等四部委下發的《關於鼓勵上市公司兼併重組、現金分紅及回購股份的通知》後,A股迎來重組並購的高峰。本報記者分別梳理了今年以來並購重組事項頻出的電力、港口、鋼鐵、船舶及煤炭五個行業,從中可以窺斑見豹
山東鋼鐵日前發佈公告稱,擬以128.2億元的價格向實際控制人山鋼集團轉讓濟南分公司部分資産和負債、業務及安置相關人員。雙方達成了收購意向,收購價格按評估值為準,山鋼集團以現金、持有的對山東鋼鐵的債權及承接山東鋼鐵部分負債作為支付方式。
由實際控制人收購資産,僅是上市鋼企“自救”的手段之一。截至10月19日,申萬一級行業34家鋼鐵上市公司中,已披露2015年三季報業績預告的21家上市公司全部“報憂”,其中虧損企業達14家。長江證券分析師王鶴濤認為,整體而言,在當前鋼鐵行業需求整體低迷且復蘇仍未可期情況下,像山東鋼鐵這樣剝離部分資産和負債,對於鋼鐵公司而言具有樣板意義,以後鋼企扭虧的舉措還會增多。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鋼鐵業景氣度始終處於相對低迷狀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萬億元,同比下降17.9%;實現利潤總額16.4億元,而主營業務虧損216.8億元,增虧167.68億元。同時,企業之間已出現明顯分化。今年上半年,鋼鐵業的盈利前10名企業合計盈利165.9億元,同比增長113.1%;虧損前10名企業合計虧損139.7億元,同比增長152.3%。
為扭轉行業頹勢,監管層和業內專家早有共識。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此前曾明確表示,“十三五”期間鋼鐵行業發展目標鎖定為化解産能過剩、進行大型結構性重組、遏制行業無序競爭、加大産品創新、促進綠色發展,以及鼓勵企業走出去。
自2008年以來,我國鋼鐵業並購重組案例逐漸增多,行業集中度不斷上升。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1月到2013年底,涉及上市鋼鐵企業的並購重組案例超過40個,其中絕大多數是省內或市內的國有資産重組,跨地區重組鳳毛麟角。以河北鋼鐵集團為例,重組前産量最大的唐鋼規模不足2000萬噸,重組後2008年河北鋼鐵集團粗鋼産量超過3400萬噸。
“鋼鐵行業正在進入寒冬,為應對寒冬,簡單地提出兼併重組顯然還不到火候。從行業特性看,多年的並購重組實踐表明,受制于市場環境、地方阻力等多重因素,跨地區並購重組的效果並不理想。今後應以企業為主,政府托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解決好減産和停産職工就業、債務處理和社會穩定等問題,採取有保有壓的原則綜合推進並購重組。”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説。
在李新創看來,長期看,我國鋼鐵出口高速增長難以為繼,隨著實際鋼材消費的下降,國內鋼鐵業必須謀求減量發展、創新轉型。這就需要推進以減量化為核心的“六化”。一是綠色化。當務之急是走環保發展之路,遵循新的環保法規,倒逼部分鋼企退出市場;二是服務化。為用戶更好地服務,創造更多價值;三是特色化。鼓勵差異化競爭,避免同質化競爭;四是多元化。鋼鐵具備多元化的發展條件,産業鏈較長,有自身特色,應推動多元化發展為主業服務;五是加快國際化。鼓勵鋼企借助各種機會推動産能走出去,不是簡單的産品走出去;六是智慧化。伴隨著“中國製造2025”,推動鋼鐵行業向智慧化發展。
“減量發展,一部分企業退出市場是必然的。兼併重組是一個很重要的一環。不過,減量並非簡單去産能,比去産能更難的是企業數量下降,這才是根本。兼併重組牽涉到企業、政府、職工背後的利益,需要遵循企業減量和政府托底的原則。”李新創説。(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