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揭秘華爾街金融機構招聘“內幕”“非名校不招”?

  • 發佈時間:2015-10-21 09:0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揭秘華爾街金融機構招聘“內幕”

  上海陸家嘴,近日的一場以“金融就業指導”為主題的講解會,吸引了數百名有志於未來進入金融行業工作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據這場講解會的主辦方、立洋教育集團副總裁李琪駿介紹,這是不多的家長報名踴躍卻對人數略加限制的講解會。

  中國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金融精英”已經成為大學生未來就業方向中的最大熱門。此前,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辦的陸家嘴金融招聘專場吸引了上海各大名校學生,招聘會現場學生們圍著財大體育館排起了一圈又一圈的長龍;而今年6月,有超過1.3萬名學生報考上海財經大學自主招生,報名人數首超北大、清華。

  金融行業因收入較高而受到青年學生的熱捧。但在上述“中美金融專家助你開啟職業精英成長之路”研討會上,來自高盛、普華永道、匯豐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中層管理者,卻向學生們指出了一條“非典型”的成才道路。

  華爾街金融從業者在漲薪

  調查機構The Options Group公司針對華爾街的就業形勢開展的全球範圍調查顯示,有36%的風險基金經理預計今年華爾街員工工資漲幅將達5%,32%的部門經理預計今年華爾街投行就業人數將增加。

  數據同時顯示,30%的風險管理高層年薪達110至200萬美元,也有30%的前端高級交易員的薪水與這些高層的薪水不相上下;有30%股票衍生産品投資經理薪水達到100萬到200萬美元,而33%從事外匯投資的高層也能掙到同樣的薪水。

  此外,根據美國紐約州政府官方數據,去年華爾街就業率自2011年首次上升,紐約交易員和銀行家的獎金也出現溫和上漲。紐約州審計署的數據顯示,2014年,儘管證券業利潤同比下滑4.5%,但平均獎金增長2%,至17.286萬美元。而上述統計出來的年度獎金數,實際上要低於銀行家和交易員實際獲得的獎金,因為前者不包括延期股票獎勵,只包括前幾年獎勵但在去年支付(並繳稅)的現金和股票。

  根據這一指標,紐約金融從業人員去年的獎金總額為285億美元,為自2007年以來最高,較2013年高出3%。而去年,美國證券業新增2300個就業崗位,至16.78萬。

  華爾街金融從業者薪水越來越高的同時,連續5年被新華道瓊斯指數評為全球最有發展力金融城市的上海,近年來對金融從業者求賢若渴。金融人才佔就業人口的總數量,上海目前只有3%,而紐約和倫敦都是在12%左右。

  華爾街是不是“非名校不招”?

  但學生們的“痛點”是,金融業加大招聘規模,卻“與我無關”。最極端的案例是,同一所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中,有的人手握十幾家知名金融機構的offer,有的人卻連一家小機構的offer都未必拿得到。

  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劉傑告訴記者,金融企業在校招過程中,心裏的確有一個高校排名。其中在上海,綜合排名第一是上海財大,第二復旦,第三上海交大,第四華東政法。

  而在不同的金融領域中,銀行、證券、保險、金融服務類對各所大學的偏好也略有差異。比如銀行,最看重的還是上海財大,而證券行業比較看好復旦大學,保險也最愛財大,金融服務類則最愛上海交大。

  但“學校好”實際上只是一個輔助因素,劉傑説,銀行業招聘的首要標準是綜合素養,其次才是“學校好”和社會實踐豐富。

  這種“綜合素養”被分為3種類型——一是金融專業的基本技能,二是辦公技能,三是最重要的、也是對未來發展最有幫助的戰略管理技能,“領導力和人際溝通綜合方面的能力。”

  同樣,在美國的華爾街,“名校畢業的專業對口生源”並不是“硬指標”。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主管合夥人James Chang,曾在美國摩根大通工作多年,他告訴記者,如今越來越多綜合能力突出的“非名校”畢業生進入各大金融機構的視野。

  James説,他目前所領銜的團隊中,很多成員都出自“非名校”,“有一個小夥子,他在讀書時到很小的諮詢機構做了一些實習,我們曾經有過接觸,覺得他很不錯,就招進來了。”James把這種在社會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人脈稱作“軟實力”,而這種“軟實力”正越來越多地被知名金融機構所認可。

  美國Prince St.(王子街)基金公司資深合夥人、首席運營官兼首席財務長William Wang曾任高盛美國總部全球對衝基金業務高級資深副總裁,他透露:“高盛不一定到最好的學校招生,而是在前五十名學校裏專門挑選南部的黑人學校,找一些非著名學校裏最拔尖的孩子。”William説,他目前的團隊裏,只有一名成員是金融專業出身,其他12個團隊成員包含心理學、文學、歷史和其他科學等各種專業。

  一些中國孩子想在華爾街就業卻不知道看華爾街日報

  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是,在那些華爾街知名金融機構裏,體育和藝術方面的才能反而被放在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去考量,有時,它甚至比名校出身、金融專業更有競爭力。

  William就一直鼓勵身邊的實習生,多學一些體育運動,而不是成天只想著做“管理者”。他如今正在帶一個從四川某外貿學院畢業的學生,“他到美國來念數學,説想當管理者,想管理一間公司”。但這個學生,從來不看《華爾街日報》,對2008年金融風暴的情況也基本一無所知。William告訴他,先把最基本的東西做好。

  前兩天,他告訴William説想參加校游泳隊。“這個主意太好了”,William説這是自己最支援這個實習生的一件事,“美國有一種很強的體育文化,從學校到企業都是這樣。我在高盛招了十幾年大學生,每個孩子都會有一項擅長的體育項目。”

  在William的對衝基金公司,市場推銷部的合夥人總監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個美國女孩的特長是跳舞,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學跳舞,她的夢想是去百老彙跳舞。“結果她舞沒跳成,只能在百老彙端盤子洗碗。”這個女孩後來應聘成為公司的前臺,然後一步一步走上主管的崗位。

  William説,在他公司,有很多這樣的員工。有個女孩是哈佛大學年度檯球總冠軍,還有一個黑人姑娘是學籃球的,“體育是團隊的運動,從小玩體育就在一個團隊成長,是有競爭力的,體育越優秀,説明你這個人越能適應團隊,以後的競爭力也越強。”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主管合夥人James Chang也贊成這樣的説法,他認為,在未來工作中,智商僅佔20%,80%的工作業績靠情商來完成,而在情商中,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是最重要的。

  問題是,很多中國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

  William帶著幾個在美國念大學的中國孩子一起工作,“他們説要做金融,要去華爾街,但如果你問他們知道華爾街是什麼,你進華爾街之後到底要做什麼,你問十個,十個都不知道答案。”

  普華永道大中華區銀行與資本管理業務合夥人、曾任美國銀行美林證券美國總部機構投資管理部副總裁的Harry Qin也提醒那些準備進入金融行業工作的大學生們,首先確定金融是否適合自己。

  “如果只是覺得它能賺很多錢,那你就錯了。”Harry説,很多去了美國的中國第一代或者一代半移民認為金融行業最賺錢,而且能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美國中産階層,但實際上,金融行業不僅枯燥,性價比還不高。

  “美國投行是24小時在工作,你把你的薪水除以每天投入工作的時間,你每小時的薪水可能遠不及其他行業。”Harry説,他本人的工作狀態,經常令國內的朋友産生“顛覆性看法”,“早上7點就到客戶那裏,晚上最後一個回到旅館。”

  Harry提醒想入行的大學生們,膜拜金融這個行當前,先看看自己能否承受如此巨大的工作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