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播下“綠色”種子收穫金色碩果

  • 發佈時間:2015-10-21 06:31:1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竟涵

  又是一年收穫的金秋。從今年春耕開始,“增産、效益、綠色”的種子已經播下,轉變悄然發生。在農村經濟進入新常態、農業轉變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今年的糧食生産離不開一個關鍵詞——綠色增産模式攻關。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呂修濤。

  問:綠色增産模式攻關在當前農業生産轉方式、調結構的背景下有怎樣的意義?

  答:綠色增産模式攻關就是要在糧食生産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

  抓好糧食生産、保障糧食安全,一看面積,二看單産。從面積上來看,我國耕地增加的空間已經接近極限,而且,目前全國耕地退化面積達40%以上,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達19.4%,世界三大玉米黃金帶之一的東北黑土層也面臨變淺、土壤有機質下降問題。從單産上看,我國除水稻居世界領先水準外,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平均畝産分別比發達國家低150公斤、120公斤、50公斤、350公斤,還有增産潛力可以挖掘。

  除此之外,綠色增産模式攻關還是推動糧食生産提質增效、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外國低價糧的大量進口對我國糧食生産衝擊很大,推廣高産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技術模式,成本下來了,品質提高了,效益上去了,才能提高競爭力,搶佔市場份額;投入與産出協調了,種糧有效益,農民才願意種、才多種。

  問:在今年的糧食生産過程中,農業部採取了哪些措施推進綠色增産模式攻關?

  答:近年來,糧食連年增産,亮點不少,然而代價也不小。綠色增産模式攻關,就是要把“增産、效益、綠色”三大理念貫穿于增産模式攻關的全過程,體現在糧食生産的每個環節,重點是“三推、三控”。“三推”就是推廣高産、高效、多抗的新品種,推廣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的新技術,推進耕地品質建設,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養分平衡、品質修復等措施為主要內容,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品質。“三控”就是要控肥、控藥、控水。

  為此,農業部今年開展了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東北地區玉米生物防治、黃淮海地區鹽鹼地低産變中高産、西北地區廢舊地膜回收、馬鈴薯主食産品及産業開發等“十二大行動”,依靠科技創新,挖掘生産潛力,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實現生産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

  具體到秋糧生産上,以病蟲害防控為例,今年的植保工作與過去相比有“五個轉變”,由單一糧食作物病蟲防治向糧食、經濟作物病蟲防治並重轉變,由單一病蟲防治向作物全生育期病蟲害解決方案轉變,由單一化學防治向綜合防控轉變,由一家一戶分散防治向專業化統防統治轉變,由單一區域防治向區域間聯防聯控轉變,切實做到了農藥減量控害,農業節本增效。

  問:在推進綠色增産的過程中,各地有哪些好經驗、好做法?

  答:從今年春耕、“三夏”“三秋”各個糧食生産關鍵節點來看,“綠色”理念已成共識。

  各地科學把握綠色增産的內涵和要求,研發推廣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生産技術模式,促進生産與生態協調發展。例如:江蘇省開展的稻油週年增産技術模式,不僅實現了兩季創高産,而且種地養地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以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載體,大力推廣綠色植保技術,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用藥量減少20%以上,防治效果提高10%以上。甘肅省針對農田殘膜回收難的問題,大力推廣薄膜改厚膜,在平涼、定西等多個地市進行示範,廢舊農膜回收率提高到90%以上。

  為了做到高産與高效統一,提高種糧的比較效益,各地通過控水控肥控藥等節本措施,突出綜合節本增效。例如:浙江省創新研發了“疊盤出苗”高效水稻育供秧技術模式,出苗整齊、出苗率高,供秧能力提高10倍以上。河北省開展小麥玉米兩茬連作微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試驗示範,5萬畝核心示範區實現節水40%以上、節肥30%以上、增産20%以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