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減量增效要落腳到綠色增産模式上

  • 發佈時間:2015-08-27 03:32:0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今年,農業部出臺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指出,化肥減量要突出主要作物和重點地區。玉米作為主糧,用肥量大、種植區域廣,成為2015年化肥減量的率先試點的作物之一。本刊專訪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詳細解讀東北和黃淮海地區玉米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方案,並介紹一種新型化肥減量增效耕作方式——玉米免耕栽培技術。

  本報記者李純見習記者周鵬飛

  記者:玉米作為2015年化肥減量率先試點的作物之一,您認為目前玉米施肥存在哪些問題?

  張福鎖:東北和黃淮海是我國玉米的主産區,玉米施肥存在的普遍問題有:總體上化肥施用量偏高,尤其氮肥;區域間差異較大,部分區域的施肥量較高;同一區域不同農戶間施肥差異較大,過量施肥與施肥不足並存。基於上述問題和我國玉米生産的現實條件,我們團隊制定了東北和黃淮海地區玉米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方案。主要措施是:建立區域性化肥施用的總量控制技術指標,以控制部分施肥過量的區域和農戶;大力推廣區域玉米配方肥,在區域尺度上降低農戶施肥過高或過低、養分不均衡等不合理現象;實施機械化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品質,有機替代無機;大面積整合應用綠色增産模式,提高玉米單産,提升養分效率,實現減量增效。

  記者:我國玉米主産區緯度跨度較大,區域總量控制怎樣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制定技術指標?

  張福鎖:區域總量控制的關鍵就在於“因地制宜”,因此我們對玉米主産區進行了劃分。根據生産佈局、氣候條件、栽培條件、地形和土壤條件可以將東北和黃淮海地區玉米劃分為6個亞區:東北冷涼春玉米區:黑龍江的大部和吉林省東部;東北半濕潤春玉米區:黑龍江省西南部、吉林省中部和遼寧省北部;東北半乾旱春玉米區:吉林省西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黑龍江省西南部;東北溫暖濕潤春玉米區:遼寧省大部、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河北省東北部;華北中北部夏玉米區:山東省和天津市全部、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中南部、河南省中北部、陜西省關中平原、山西省南部;華北南部夏玉米區:江蘇及安徽兩省的淮河以北地區、河南省南部。

  我認為,區域總量控制是根據一定土壤條件、氣候條件和空間範圍內的土壤潛在養分供應水準總體穩定的特點,將一定區域內作物全生育期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施用總量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總量控制是基於區域內多年多點的肥效反應結果確定的,既能保證作物産量,又不至於過量施肥造成肥料浪費和環境污染。在産區細分的基礎上結合各亞區的特徵,我們已經制定出具體的化肥施用總量控制指標(表一),各地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應用。

  記者:《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將“精”作為化肥零增長技術路徑的第一條。各亞區有了自己的“大配方”之後,怎樣結合各地不同的生産條件進行“小調整”以做到精準配肥?

  張福鎖:要做到精準配肥,關鍵就是要用好“大配方、小調整”的區域配肥技術。這一技術是在歸納區域作物生産體系與種植制度特點及土壤養分供應特點等共性規律的基礎上,根據養分資源綜合管理相關技術原理確定區域氮、磷、鉀及中微肥的適宜用量、比例以及相應的施肥技術,並以工藝與市場研發區域配方肥料為技術載體,配套相應的施肥技術和農化服務,實現區域高産、優質、資源高效和環境保護的目的。

  區域玉米配方肥的大面積應用可以在區域尺度上降低農戶施肥過高或過低、養分不均衡等不合理現象。在區域大配方的基礎上,針對部分區域或田塊,還可根據産量水準、氣候/土壤條件、作物長勢、土壤測試和植株營養診斷等調整用量或配施一定的單質肥料,這就是“小調整”,以實現更為精確的階段性養分管理。東北和黃淮海地區玉米施肥的區域大配方和施肥建議(表二)也已經出臺,各地應加強土壤測試和對作物生長狀況的監測,確保肥料生産企業按方配肥,在提供大配方肥的同時,提供因地制宜的小配方肥料。

  記者:我國目前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土壤有機質含量亟待提高。對於玉米種植,怎樣實現有機無機結合,用地和肥地結合?

  張福鎖:玉米養分吸收總量中,大約35%的氮、20%的磷和80%的鉀在秸稈中,秸稈還田對於歸還養分、提升土壤品質、部分替代化肥等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玉米機械化收穫的快速發展,玉米秸稈還田比例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黃淮海地區。當前,黃淮海地區玉米秸稈還田在繼續擴大面積的基礎上,要重點改進深翻入土、提高下茬小麥播種品質的技術環節;東北地區應大量支援、推廣玉米機械化收穫以帶動秸稈還田,並提倡秋整地以利於秸稈腐解和蓄水保墑。

  在秸稈還田基礎上,下茬作物的施肥方案應進行適當調整,其中,鉀肥用量應下調15~30kgK2O/ha,氮肥用量在總量穩定的基礎上,適當提高基肥氮的比例以利於前期供氮。

  有條件的區域,還要大力推廣施用有機肥,如畜禽糞尿堆肥、沼渣沼液等。在此情況下,化肥用量則可以酌情下調。

  記者:過量施用化肥是出於提高産量的需要。化肥減量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提升玉米産量,實現減量增效的目標?

  張福鎖:化肥不足或化肥過量都會降低産量。要提高産量,同時節肥增效,就必須把養分管理技術與高産栽培技術結合起來。近年來我們在全國開展的玉米高産高效研究與實踐表明,只有施肥技術與高産栽培技術很好的結合,才能達到增産幅度大、化肥減量多的好效果。

  各地在實施上述總量控制、區域配肥、有機替代等減量施肥技術的基礎上,應與密植高産機械化栽培技術緊密結合,整合高産高效的綠色增産模式,開展大面積、整建制示範推廣應用,以提高玉米單産,提升養分效率,實現減量增效。

  (特別提示:表一、表二詳見中國農業新聞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