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8位部委負責人探討如何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 發佈時間:2015-10-20 08: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佘惠敏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左圖 首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來自九寨溝的少數民族姑娘正在介紹自己的創業項目。

  右圖 首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來自深圳創客學院的小機器人正在現場表演書法和剪紙技藝。

  上圖 漢能集團的太陽能薄膜發電概念車,引起了許多參加首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的創客關注。 經濟日報記者 佘惠敏攝

  薄如紙的柔性顯示屏、酷炫的太陽能智慧車、精細入微的3D金屬列印、憨態可掬的智慧機器人……首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的北京中關村主會場上,各種創新創意産品吸引了參觀者們駐足。10月19日下午,這些參會的創業者們又被一場論壇所吸引,那就是雙創周的重頭活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峰論壇。

  “雙創”將給我們帶來哪些機遇?如何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這些大家關心的話題,都在發展改革委等8位部委主要負責人的發言中被一一闡述。

  新時代需要新引擎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有效途徑,也是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引擎。”高峰論壇上,科技部部長萬鋼總結了新時期創新創業的很多新特點。“創新活動從內部組織轉向開放系統,網際網路促進了技術需求與資本的對接;創新活動實現了從小眾到大眾的轉變,更多人加入創新的隊伍;創業的理念從技術供給到需求導向,出現了更多的商業模式創新和組織方式創新;創業服務從政府為主到市場發力,涌現出一大批市場化的新型創業服務機構,一些成功企業家主動擔負起創業導師和天使投資人的責任。”萬鋼説。

  萬鋼建議,要讓創新創業者更多走上舞臺,引領社會新潮流,“創新驅動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的意志和全社會的共同行動,新時期的創新創業熱潮已經在全社會興起,我們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切實的貢獻”。

  “創業是就業之源,就業是民生之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從民生角度談及創新創業的重大意義,他介紹説,人社部一直在組織實施對重點群體的創業服務,為大學生、留學歸國人員、農民工等群體提供專項創業服務,把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作為公共就業服務的重要內容。

  “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4G用戶超過2.5億,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9.37億,固定寬頻網路用戶達到2.08億。”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懷進鵬用一組最新數據表達了對“雙創”的信心,他認為,在“網際網路+”的環境下,資訊高速流動、資源高度聚集、要素綜合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創業成本顯著降低。並且,網際網路縮短了生産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可以孕育出新的業態,創造並滿足新的需求。

  用改革帶來新突破

  各部委負責人也並不諱言當前中國創新創業所遇到的問題,並強調要用改革來突破困難。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尚勇就談到了科協最近的一次調研,調查結果顯示,六成科技工作者有創業慾望,但真正去創業的只有2.5%。“我國科技人力資源和研發人員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雙創’最為寶貴的戰略資源。應允許有技術有本事的科技人員‘一夜暴富’。”他表示,對優秀創新創業資源的爭奪,已成為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主要戰略。我國應該高度重視科技人員的生力軍作用,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使更多創業活動建立在創新驅動的基礎之上,使更多的創新企業破土而出、發展壯大,成長為具有世界競爭力的引領産業變革的“獨角獸”企業。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對當前中國青年的創新創業熱潮表示讚賞,同時也總結了其3點不足。“一是當代青年創新意識強,受網際網路影響深,但山寨多、原創少,專利多、應用少,技術多、産品少,網際網路創業多、實體創業少,許多青年創業難以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難以把産品轉化成商品;二是當代青年創業熱情突出,但缺乏認知自我、認識社會的能力,沒有經歷嚴格的企業經營訓練,往往對市場對自我的預期過高,産品難以贏得社會認可;三是草根青年創業多,青年創業氛圍濃,但缺乏有針對性的政策、指導和保障,創業風險高、成功率低。”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對在高峰論壇上發言的各部委領導來説,謀劃更加美好的未來,就是要用進一步改革來推動創新創業的蓬勃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何立峰表示,下一步要通過改革不合理的限制,為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環境,也為眾創、眾籌、眾扶、眾包的“四眾”平臺發展營造新的有利條件。“下一步我們考慮加大政府購買服務,減輕創新創業者的財政負擔;推進資訊共用互聯,防範和降低交易風險;引導多元主體參與治理,搭建多元化的‘雙創’平臺……”

  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則介紹我國將繼續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她説,未來教育部將加快完善政策資金支援和條件改善,鼓勵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新創業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推動高校建立創業基金、吸引校外資金,建立彈性學分制度、支援休學創新創業,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聘請各行業創業人才擔任兼職教師……“高校畢業生是創新創業的生力軍,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一項複雜的歷史工程。”林蕙青説。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增強經濟內生動力,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也表示,未來將根據創新創業需要加大財政政策扶持,進一步提高財政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增加普惠性政策,對小微企業實行減稅降費,不斷擴大優惠政策範圍。(經濟日報記者 佘惠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