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界標準日 中國企業爭奪國際標準話語權

  • 發佈時間:2015-10-20 08: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韓 霽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爾開發“防電墻”技術,並將其寫入國際標準,此後兩年間出口額增長了35%;華為將下一代網路(NGN)技術寫入ITU標準,推動NGN交換設備應用於5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額達130多億元;閃聯行業標準《資訊技術資源共用協同服務》的正式頒布,使得電腦、電視、投影機等一批標誌性閃聯終端産品進入規模化生産……

  標準,作為經濟社會活動的技術依據、世界的通用語言,在降低貿易成本、促進技術創新、增進溝通互信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0月14日是世界標準日,今年世界標準日的主題是“標準是世界的通用語言”。目前,中國企業正越來越熟練地運用這一通用語言,將技術創新成果融入到標準之中,贏得競爭力。

  “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也許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我們付出多少,而是要權衡我們不參與會失去多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主席張曉剛認為,標準的主導者一定是技術的領頭羊,標準從不中立,它們反映了制定者的優勢和創新點,不參與標準化意味著將決策權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國際標準可以大為提高貿易效率。相反,標準的不統一也會增加諸多不必要的成本。今年剛剛正式運作的“義新歐”(從義烏到馬德里)鐵路班列,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等7個國家,由於各國執行的是不同的軌距標準,途中不得不3次“換軌”,每次都須全部卸貨、重裝。雖然全程21天的時間已較之從前大為縮短,但仍顯出標準不統一的“後遺症”。

  “在沒有標準的世界,不僅人與人之間難以溝通,機器、零部件以及産品之間的‘聯絡’也將變得困難重重。”ISO、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和ITU(國際電信同盟)在今年的世界標準日祝詞中寫道。

  ISO、IEC和ITU是當前影響力最大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其中,ISO中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成員體,其經濟總量佔世界的98%。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美國商務部的研究表明,標準和合格評定影響了80%的世界貿易。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的加深,在這3個組織中,都有中國專家擔任領導職務。

  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標準國際化工作還存在較大差距。中國標準國際認可度不高,與我國貿易大國地位不相稱。主導制定國際標準數量不多,僅佔國際標準總數的0.7%。以企業為主體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在一些重點領域、重大戰略中,標準化手段運用得還不夠。

  標準化人才缺乏,尤其是能夠熟練駕馭國際規則的技術型專家非常短缺,成為制約標準化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國家標準委將今年世界標準日的中國主題確定為“標準聯通‘一帶一路’,人才鑄就標準未來”。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介紹,我國現有標準技術專家超過4萬名,但與標準化改革發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需要大力培養和造就高素質標準化人才隊伍。

  而為了培養更多高素質標準化人才,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清華大學簽署了戰略協議,將在工程管理碩士專業學位中增設標準化方向的人才培養。(經濟日報記者 韓 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