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助力,國産裝備撬開大市場
- 發佈時間:2015-10-20 07:31:15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溧陽抽水蓄能電站是我省裝機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正在安裝發電機組,即將投産。此前,省內兩家企業競標該電站的鋼板和變壓器,儘管其産品都有自主智慧財産權,且通過新技術新産品認定,但因沒在水電站用過而未能如願。
電站不用地産設備,是因為“不敢用”,不願當“小白鼠”,類似現象並非個案。給用戶增信心、為企業拓市場,今年江蘇啟動首臺套重大裝備保險試點,全省已為價值總額1億元的裝備産品承保,賠付限額最高可達産品交易額。
招標看“出身”,供需各有苦衷
首臺套重大裝備,儘管未取得市場業績,但品種、規格或技術有重大突破,具有智慧財産權。“與成熟産品競爭,首臺套設備沒有優勢。”省經信委副主任秦雁分析説,用戶顧慮多,擔心設計製造達不到要求,影響正常生産。不少招投標也存在對首臺套設備歧視性條款。
設備招標看“出身”並非工程建設領域獨有,醫療行業也很典型。CT、磁共振設備、心電圖機等高端器械,在一二線城市的大醫院和三四線城市的中型醫院,大多被通用、西門子、飛利浦等跨國巨頭壟斷。
蘇州凱迪泰醫學科技公司的心臟導管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進了德國醫療保險,在家門口卻遇到難事。“很多大醫院在採購招標書上明確表明不買國産器械。”公司副總經理邱鋼坦言,長期以來,國産器械品質參差不齊帶來不理想的使用體驗,醫院信任度不高。這幾年,部分國産高端器械品質達到國際水準,但先入為主的觀念仍揮之不去。
用不用國産設備,企業也很糾結。走在吳江京奕集團,現代化的渦流紡車間傳出整齊悅耳的紡線聲,每台設備配有智慧機器人,它們能幹很多活:搬運、接線、故障診斷、包裝……可惜,這些智慧化裝備全是“洋品牌”。“國産同類設備也有,確實便宜些,但性能不清楚。”集團副總經理陳徐榮有點無奈,“不願冒風險”。
最近5年多來,江蘇認定了507件首臺套重大裝備,包括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絕大多數填補國內空白,代表了我省裝備産業的最高水準。據省經信委調查顯示,超過六成首臺套裝備都遇到了銷售“瓶頸”,企業很苦惱。
政府補保費,分散用國貨風險
“不敢買不願買”,挫傷企業研製首臺套的積極性,制約國産裝備製造業發展。首臺套保險採取生産方投保、購買方受益的方式,打破傳統的“誰投保誰受益”模式,政府補貼保費,以市場化方式分散用戶風險。這是繼農業保險之後,財政首次對工業領域實行保費補貼。
“首臺套保險包括産品責任險和産品品質保證險,前者保障因品質缺陷造成用戶財産損失或發生人身傷亡風險,後者保障因品質缺陷導致用戶需要修理、更換或退貨的風險。”中國人保江蘇省分公司成為我省首臺套保險試點的承保單位,公司責任險部總經理李斌介紹,此前兩個險種都存在,均由生産企業投保,但品質保證險賠付風險較大,保險公司一般不願承保。首臺套保險試點啟動後,兩個險種打包承保。
首臺套保險費率為2%—3%,一台價值4000萬元的國産盾構機,一年保費100余萬元,相當於1/4的利潤,生産企業投保積極性不高。為此,首臺套保險啟動補貼政策,年度保費的80%由財政補助、企業承擔20%。補助採取前置補助,企業按扣除政府補助後的比例繳納保費,不佔用流動資金。
“首臺套重大裝備包括省內企業首家自主研發和國産化製造,保費補貼正在銷售的産品。”省經信委科技與品質處處長李裕桃介紹,省裏每年會認定一批首臺套重大裝備,入圍産品才享受保費補貼,重大成套設備補貼前3台套,補貼年限至用戶驗收合格,最長3年;單臺套設備補貼數量100台套以內,補貼年限不超過3年。首批享受新政的首臺套裝備256個,均為近3年認定。
試點得到各地響應,在鹽城,經信、財政、保險等部門深入企業150多次,促成多項投保協議。江佳機械自主研發生産的全自動梳齒指接生産線産品性能比肩德國同類産品,售價便宜2/3,與人保鹽城分公司合作,單臺設備年保費2.4萬元,企業自付0.48萬元。
首購首用,創新打贏“洋品牌”
借力首臺套保險這個“起跑器”,越來越多的“江蘇造”設備進入市場。
在建湖縣,艾雷奧特飛機工業公司生産的AT系列通用飛機享受到保險補貼。“首臺套保險打消了用戶顧慮,已售、在手訂單超過100架。”艾雷奧特董事長馬海兵説。
“新技術新産品要在應用中不斷提升。”秦雁分析説,自主創新都要經歷引進消化到自主發展的過程,日本模式就是“一號機引進、二號機國産、三號機出口”,我國高鐵、核電裝備也如此。除了首臺套保險補貼,我省還出臺新技術新産品“首購首用”政策,即在政府投資項目中優先使用,財政給予風險補償。
這方面,江蘇已有成功案例。2011年,徐工集團和蘇豪控股瞄準快速增長的地鐵工程,啟動江蘇首個自主品牌盾構機項目,目前已交付和在手訂單超過30台。短短5年間,江蘇培育出一個新産業。
徐工集團凱宮重工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延奇坦言,得益於“首臺首購”政策支援,下線的首臺盾構機用在蘇州地鐵2號線。“雙方密切合作,邊應用邊攻關,産品性能穩步提升。”蘇延浩介紹,凱宮重工已實現“自主設計、全球採購、整合創新”,還中標了南京、徐州、武漢、蘭州的地鐵項目。
“能否實現‘中國製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提出的十年建成製造強省的目標,成敗就在裝備製造業。”李裕桃介紹,行動綱要確定15個重點發展領域,包括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海工裝備和高端船舶、航空航太裝備、工程和農業機械等,每年會認定一批首臺套,採取政府引導、市場為主的方式給予扶持。本報記者 黃 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