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京津冀高校 如何在“大考”中協同發展

  • 發佈時間:2015-10-20 02:31:5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文·本報記者 林莉君

  大學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也是城市發展創新的引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考”中,三地高校如何共建、共用,互學、互建,構建充滿活力的高等教育大格局?10月17日,北京工業大學慶祝建校55週年之際,京津冀三地21所高校校長和教育專家齊聚北京工業大學,共同探討京津冀協同發展框架下的高等教育。

  差異化是挑戰也是機遇

  京津冀三地的差異化現狀,是校長們繞不開的話題,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中,如何正確對待這種差異化?三地高校如何共建共用?

  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鄭吉春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重大國家戰略,始於一域卻劍指全局,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歷史進程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推進。在這場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大考”中,迫切需要高校領導破除“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以主動“趕考”的積極態度,來促進和實現區域內資源的有序流動,通過新型高端智庫的建設,為城市群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決策服務。

  河北工業大學校長展永認為,京津冀高校科技資源豐富,高水準的科技平臺多,但是科技資源分散,區域間水準差異比較大,創新協同不夠。“坦率地説,河北高校的整體學科建設水準、辦學水準和北京、天津相比,有很大的落差。但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區域驅動的發展戰略,提高産業發展的技術支撐水準,區域高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合作。我們非常渴望得到北京和天津各個高校對河北工業大學的支援。聯合服務指向具體明確的高水準的産業創新中心,産業技術研發基地,産業基地創新戰略聯盟等科技平臺,提高校際間協同創新的規模和水準,進一步提升校際科技創新資源和成果的開放共用程度。”

  引進優秀學者,形成人才集聚效應

  “人才”被校長們認為是這場“大考”的重中之重。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在作題為“大學人才引進與人事制度改革”的主題報告中指出,人才引進和人才隊伍建設是學科和學校發展的關鍵,只要條件合適,一定要全力以赴吸引並留住世界一流的人才。他以清華大學生命學科為例,列舉了引進人才時遵循的三條原則,一是以青年學者為主,二是接軌國際化的做法,三是引進最優秀的學者。

  在提到如何吸引、留住人才時,施一公分享了清華在生命科學領域“三步走”的做法,短期必須靠學校,中期靠國家和企業,“因為國家看到生命科學的發展,必須投入,如果不投入的話難以維繫。”而長期穩定發展主要靠創新轉化紅利。“基礎研究最後經過十年的轉化,肯定會有世界領先的尖端産品出來。這個時候轉化紅利也會源源不斷地進來。”施一公説。

  展永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説,要想建立高水準大學,沒有人才根本做不到。京津冀高校尤其是地方高等院校,作為該地區的主要人才支撐,需要根據重點産業的發展,對人在培養的結構和佈局進行適度的轉型和調整。

  天津工業大學校長楊慶新認為,人才集聚合作模式是京津冀高校協同發展的重要模式。他説,通過校企之間的人才互聘,交流和培養、培訓,以及其他的模式,可以提升學校的整體人才水準。“統籌區域的資源,不為我有,但為我用。我們應該要建成一個京津冀高校協同發展,協同創新的人才庫,誰需要什麼,你不用從頭研究,去找就行了。預期效果就是培養具有國家級的協同創新團隊和國家稱號的人才,吸引人才,用高水準的人才再吸引人才。形成一個人才的集聚效應。”

  選好切入點 發揮特色學科優勢

  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被校長們看作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

  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張欣欣打了個形象的比喻:“假設京津冀是一列車,我們從哪上車?什麼時候上車?上哪節車廂都是不一樣的。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框架下,高校要找好切入點。”前身是北京鋼鐵學院的北京科技大學,在鋼鐵行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框架中,北京科技大學結合京津冀三地的高等院校、科學院所、工程技術公司、設備製造企業和大型鋼鐵企業,以及金融服務機構等成立了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産業技術聯盟。“我們聯盟目標要建成三個平臺,一個示範區,産業聯盟技術創新的平臺,科技成果轉化轉移的平臺,綠色金融服務平臺。到目前為止,聯盟在技術研發方面已經公佈了20項先進成果。”張欣欣介紹。

  楊慶新也表示,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形勢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應著重從校企對接、學科集優、專業共用、人才集聚的合作模式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京津冀高校協同創新。企業需求什麼,高校有什麼,首先需要對接。還要根據國家區域經濟建設發展需要,利用各自的優勢、跨區域建立聯合協同創新中心,積極與企業開展聯合攻關特色。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對北京地區的高校提出:要嚴格控制在京高校招生的人數和辦學規模,嚴禁在北京擴大佔地,這對任何一所在京高校都提出了非常嚴峻的挑戰。對此,張欣欣表示,高校要“借船出海”。他説,北京科技大學在學院路有900畝,2400萬學生,可以想像有多擠。學校制定的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中提出,2015年到2020年要建立世界冶金科技教育中心。而河北和鋼鐵的契合度是最高的。“我們已經考察了三個地方,遷安市、北戴河新區和曹妃甸。將來我們要把鋼鐵學院搬到河北去,留下北京這塊地方做北京科技大學。” 張欣欣説。

  人才培養要契合區域經濟發展

  培養人才是大學的終極使命。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框架,對人才培養提出了哪些要求?

  展永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京津冀要大力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産業,大力發展服務經濟、知識經濟和綠色經濟。大力發展航空航太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優化發展高端裝備、電子資訊等先進製造業,京津冀高校尤其是作為地方高等院校,作為該地區的主要人才支撐,要根據重點産業的發展,對人才培養的結構和佈局進行適度的轉型和調整。對人才培養方面的轉型發展,要認真審視目前人才培養的結構佈局,審視人才培養的品質,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契合度。“去年以來,河北工業大學加快推進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建立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堅守工科專業,強化優勢專業,暫停或減少了不能完全適應區域産業發展需求的本科一批專業18個,本科三批專業20個。”展永介紹。

  北京工業大學校長柳貢慧認為,推進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三地高校需探索現代大學辦學理念及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需適應新産業結構,優化配置調整學科結構,凝聚成具有國際影響的區域特色學科群,聯合建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加強教師、學生跨校交流,推進跨校授課、跨校挂職等,聯合建立多學科組成的高端智庫和開放式研究機構,積極參與京津冀區域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建設。

  如何真正把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從機制上、制度上,從聯動上、從合作共贏上加以落實?柳貢慧也分享了他的一些思考:三地高校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結合自己服務和面向的領域,優化學科專業的佈局設置;聯盟之間應該有更緊密的合作,構建資源共用的開放平臺,乃至能夠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區域特色的學科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