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因技術性貿易壁壘 廣東去年直接損失超200億美元

  • 發佈時間:2015-10-19 10:45:0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沈 洪)近日,廣東省質監局聯合省商務廳首次發佈的《廣東省技術性貿易措施年度報告(2015年)》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廣東省2014年因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造成的直接損失約為237.30億美元,全國佔比31.4%,遭受到國外壁壘的主要是高新技術、家電、紡織品、農産品、玩具、食品、傢具等産品,給出口企業造成了嚴重影響和較大損失,成為全國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最嚴重的省份。

  白皮書通過詳實的調查數據,揭示了廣東在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中所遭遇的問題。

  技術性貿易措施以其名義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先進性、形式上的複雜性、手段上的隱蔽性,逐步取代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成為新的主要貿易障礙之一。目前,由標準與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程式共同構成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成為一些國家施行貿易保護的主要工具,是時下變動最頻繁、最難應對的貿易壁壘,我國企業因此蒙受較大損失。據廣東省WTO/TBT通報諮詢研究中心統計,2014年2月以來,美國通報的中國出口産品“疑似含三聚氰胺”51家132批次産品中,涉及廣東的餅乾、麵包、蛋糕卷、果凍類生産企業達18家54批次,是被通報最多的省份。尤其是中國含乳製品輸美通關時,由中國權威檢測機構出具的三聚氰胺檢驗合格報告不被美方認可,美方強制要求在美國重檢産品三聚氰胺,不僅給企業造成支付重復檢測高額費用的經濟負擔,也延長了貨物送抵客戶的時間,使食品保質期縮短。

  白皮書指出,應密切關注美國、新興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動態。我國作為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國,同時也是美國機電産品、紡織品及原料、塑膠橡膠、光學、鐘錶和醫療設備的主要進口國。美國發佈的技術法規通報不僅僅會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産品造成直接影響,還會引起其他國家出臺類似的強制性要求,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據統計,2014年,WTO成員共提交了2239件TBT(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美國發佈的TBT通報佔180件,同比增長74%,其中涉及機電儀器類的86件。白皮書還提醒,新興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動態值得關注,中東是近年來總體通報數量增加最多的地區。2014年超過一半的通報是由中東、南美、中美和加勒比海地區的成員提交。

  廣東平均每年有39.9%的企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直接損失表現為喪失訂單。近年來,廣東企業出口的三大主要障礙為:匯率、技術性貿易措施和關稅;受匯率和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企業數,遠遠大於其他出口障礙。質檢總局的調查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4年,廣東平均每年有39.9%的企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一旦遭遇壁壘,廣東出口企業的損失往往主要表現為“喪失訂單”,2014年,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喪失訂單的企業數為214家;其次是“降級處理”,受到“降級處理”企業數有26家。遭受直接損失金額最大的是機電儀器類企業,損失金額127.79億美元,佔全省直接損失總額的53.85%。

  白皮書透露,目前廣東省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防護體系,他們充分利用WTO/TBT相關規則,及時有效地組織企業和行業組織開展TBT通報評議,緊緊圍繞廣東重點出口産業受損關注點,集中技術力量強攻難點,先後組織和參與了超過200項與廣東外貿産業關係密切的國外標準法規、合格評定程式的通報評議活動,使相應壁壘法規推遲出臺或者直接修改,及時清除出口障礙,涉及出口額超過5000億美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