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用戶點亮一盞盞溫暖的燈

  • 發佈時間:2015-10-19 06:32:5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挑的身材,靚麗的容顏,時尚的打扮,爽朗的笑聲——與想像中的勞動模範不同,今年39歲的國家電網首都電力共産黨員服務隊城區供電公司分隊隊長陳牧雲更像一個愛説愛笑的鄰家女兒。她走到哪,哪就有笑聲。她就是這樣帶著真誠的微笑,與她帶領的國家電網首都電力共産黨員服務隊城區供電公司分隊的隊員們一起,走進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走進衚同深處,在電力用戶身邊點亮了一盞盞溫暖的燈。

  別看陳牧雲年輕,她可是個老電力了,在電力服務崗位工作了18年,榮獲過北京市電力公司先進生産者、國家電網公司“服務之星”、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遙控小夜燈溫暖人心

  服務這一行,需要用心,陳牧雲就是個愛琢磨的有心人。在城區深入走訪時,陳牧雲發現不少服務盲區。2011年,她到北京西交民巷社區走訪,想不到這個社區8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就有78位,而且不少高齡老人都是獨居。如何保障他們的用電方便、安全,陳牧雲頗下了一番功夫。

  “城區服務分隊的幫扶對象大多是生活上有困難的空巢老人或是敬老院等機構,為這樣的群體服務要特別細心。他們想到的,我們先做到,他們想不到的,我們要先想到。”陳牧雲説。

  在聾啞學校服務時,她帶領隊員們利用業餘時間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手語,這些在日後為特殊群體服務時派上了用場。東城區瓷器口大街69號的大雜院裏,住著一對聾啞老夫婦。為幫助解決他們用電中的特殊困難,她帶領隊員們冒著嚴寒和冰雪,先後6次來到老人家中,義務為夫婦二人核對數據、辦理報裝手續、安裝智慧電錶。簡單的手語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當嶄新的電錶在墻上開始正常計量時,這對老夫婦濕潤了雙眼,高興得不知怎麼表達才好。

  2013年8月,陳牧雲回訪愛心卡用戶戴淑蘭老人的時候,看到老人家中使用的仍是老舊的燈繩開關,陳牧雲主動提出為老人更換為面板式開關。沒想到戴奶奶卻提出一個要求:“床頭的燈繩就別換了,要不起夜的時候不方便,這燈繩一抬手就能夠得到。不過燈繩也容易壞,有一次燈繩壞了就摔著了。”戴奶奶的話讓陳牧雲陷入沉思。如果老人身邊有一個東西,能夠一伸手就夠得著,一摸燈就亮,那該多好啊!有這種需求的,肯定不止一個老人。

  陳牧雲反覆琢磨,帶領創新工作室的隊員們自主研發了電線式開關。但在實際應用中,她發現電線式開關仍然不夠便利,經過多次改進,最終設計出可遙控操作的小夜燈。遙控小夜燈由一隻燈泡直接安裝在燈座上,燈座可直接插到插板上,燈具配備有一個小遙控器,老人只需躺在床上按下遙控器的按鈕,小夜燈便會亮起來,非常方便。

  遙控小夜燈推廣後,深受老年人、殘疾人的歡迎。截至目前,陳牧雲他們共為近400余戶特殊群體安裝了遙控小夜燈。“看著大家開心的笑容,我們感到由衷的快樂!”陳牧雲説。

  太陽能路燈照亮衚同

  2013年4月,陳牧雲帶領城區共産黨員服務隊來到什剎海畔的北官房衚同。這個衚同將近20米深,但衚同內沒有一盞路燈,天黑後想要進出衚同,只能靠手電筒等照明。有居民反映天黑之後根本不敢出門,還有人因為看不清路摔傷了。

  陳牧雲了解到這些情況後,馬上帶領隊員進行現場勘測,發現衚同狹窄,無法設立線桿安路燈。怎麼辦?陳牧雲決定利用“新型能源”——太陽能試一試。

  陳牧雲帶領隊員們查閱資料、聯繫廠商、反覆研究測試樣品後,購置了第一批太陽能路燈。依靠太陽光,白天“自動充電”,黑天自動開啟,不需接入其他電源。與傳統的線桿路燈相比,也更安全。

  第一次為居民安裝太陽能路燈時,衚同裏的居民都很好奇:“聽説你們是來裝路燈的,這衚同裏也沒有電線桿啊?”隊員們笑著解釋:“這是太陽能路燈,直接挂裝在墻上就行了!”太陽能路燈小巧,燈頭上有一塊巴掌大的太陽能板,內置的燈泡是LED的,也比較節能。考慮到美觀大方,太陽能路燈選擇的是黑色的花形支架、白色的燈罩,與灰色磚墻相得益彰,把老北京衚同的古樸展現得淋漓盡致。居民們不禁感嘆:“這太陽能路燈簡直像是專門為衚同設計的!”

  幾年來,陳牧雲在永安路社區臘竹衚同、西交民巷社區和什剎海北官房衚同等義務安裝57盞太陽能路燈,有效解決了衚同居民的夜間出行難題。

  服務創新無止境。近年來,陳牧雲和共産黨員服務隊隊員還考慮怎麼讓科學用電、安全用電知識走進社區、學校。他們走進學校,通過動畫片、掌中寶、科普展箱、急救模擬人等方式,教會同學們如何在家中及戶外遠離意外觸電傷害,了解節能環保知識。她還帶領隊員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專門為中小學生研製了一款互動型的教學模型——電力城市,並到多所學校進行演示,受到歡迎。

  愛讓光明延伸

  群眾服務無小事,陳牧雲把用戶當成自己的親人。

  家住西交民巷的王月英,老伴不在了,女兒住在門頭溝,平時工作忙不能經常回來。但老人精神頭兒特好,衣服特乾淨,總是笑呵呵的。她家只有一間屋子,屋裏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很破舊。陳牧雲帶工人在她家幹活兒的時候,老人握著陳牧雲的手笑呵呵地説:“姑娘,地方太小,沒地兒坐,喝口水吧!歇會兒,別累著!”陳牧雲説:“她拉著我的手,我感覺特別溫暖,又覺得挺心疼的,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事。”

  用心做,就會得到認可。北京東城區崇東大街的方亭老人獨居多年,對黨員服務隊的來訪總是帶著一分戒備,但陳牧雲堅信熱心能夠融化寒冰。每次看望老人時,她都幫著做些簡單的家務,跟老人拉家常。了解到老人在戰爭年代曾是地下黨員,隊員們還跟老人聊黨史。慢慢地,方奶奶開始盼著她們的到來。

  “可能是我服務的老人多吧,2012年,經由我服務的社區推薦,我在北京市萬名孝星活動中被命名為孝星。”陳牧雲説。

  黨員服務隊的服務工作經常需要加班。陳牧雲告訴記者:“這些隊員都挺高興,沒有愁眉苦臉不願意幹的。”單位裏不少年輕人了解到黨員服務隊的工作後,紛紛主動跟她要求:“我們也想做這樣的志願服務!”李蕓菲原來在別的部門,後來主動要求過來工作,理由是“覺得有意義、有意思、很快樂”!

  多年來,陳牧雲堅持“你用電、我用心”,做首都城區電力用戶的“知心人”,為社區百姓提供安全用電宣傳、用電故障維修、戶內線路檢查和改造等特色便民服務。她與共産黨員服務隊的隊員們一起,累計開展各種供電服務870余次,受益群眾近6.7萬餘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