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天津:産業“瓶”裝創新“酒”

  • 發佈時間:2015-10-19 06:32:4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主創新示範區是個新瓶,就得裝新酒。”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管委會幹部向科技部調研專家介紹情況時,這句話特別洪亮。

  作為歷史悠久的重要工業基地,天津一直以來在成果轉化、産業發展上“動手”能力強。憑藉此,天津示範區明確定位: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創新中心。

  放大優勢

  形成主導産業

  相比老總身份,唐嘯鳴和李仁舉看起來更像大學老師。他們外表儒雅,講起技術專業細緻,字字透著真心的熱愛。這種印象正呼應了他們名片上的“博士”二字。

  唐嘯鳴是天津納微華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們開發的先進涂層技術能給刀具、模具等穿上“鎧甲”,不僅延長其使用壽命,還能減阻降噪。李仁舉擔任董事長的天遠三維(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研製出國內首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專業級動作捕捉系統。它以高性價比優勢不再讓三維製造領域的國外産品獨霸市場。

  像他們一樣的“技術型”老總在天津示範區還有很多,他們看好這裡製造業底子厚,轉化成果更是得心應手。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這個優勢,不斷放大優勢、推出系列政策增添吸引力的同時,借機“塑型”産業,不再來者不拒,而是注重産業選擇。

  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賈堤對《經濟日報》記者説:“只要企業願意來,不管什麼産業都讓它進來的招商引資階段已經過去了。我們必須讓示範區的每一個區縣都有一個主導産業,通過主導産業形成小的産業集群。這對整個示範區産業發展,對構建創新服務體系、吸引人才都非常有利。”

  要把示範區優勢放大,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和項目落地,需要更加前瞻而系統的規劃。

  今年年初,天津市政府正式印發《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區二十一園”規劃方案》,提出大力建設“一線、兩帶、一城”的産業聚集區。“一線”即京津科技新幹線,從北京中關村到天津濱海新區,借助首都創新資源,構建天津高新技術産業發展中軸線。“兩帶”即圍繞京津科技新幹線主軸延伸形成的兩條高新技術産業研發轉化帶。“一城”指依託中心城區高端工業佈局及都市工業園區、科教資源聚集區等空間載體。

  在規劃中,“一線、兩帶、一城”不同區域的産業發展重點都已經明確。天津示範區的産業“新瓶”有了更清晰的外部輪廓和更深廣的內部空間。

  經過多日調研之後,科技部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房漢廷總結出了天津示範區當前發展的主脈絡:“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放棄了原先補齊自己短板然後再去發展的局限思路,不再面面俱到撒胡椒面,而是利用長板理論,利用系統的理念把長板做得更長,通過技術、人才、資金、政策等的聚集形成創新‘尖點’,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

  推出“通票”

  解決融資難題

  “舊輪胎利用能帶動數千億的經濟産值。”坐在公司寬敞的會議室裏,天津海泰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用自主技術將廢輪胎膠粉改性瀝青,已經在我國鋪出了近2000公里的公路,不但性能更加優異,而且能降低鋪路成本20%以上,讓“黑色污染”變廢為寶。去年,這個科技小巨人企業的銷售收入超過3億元。

  向海泰環保這樣技術實力強、發展前景好的小巨人企業目前在天津已經超過3400家。“天津示範區有兩大任務,一個是産業選擇,另一個就是企業培育。”賈堤説。目前,天津示範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已超過6萬家。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突出成效讓天津吸引許多地方前來考察學習。“這種關注既構成動力,也帶來壓力,要進一步做好,只能更加求新求實。”賈堤感慨地説。

  今年6月,天津示範區在全國率先推出“創新創業通票”制度——將政府從第三方服務機構購買來的服務創新創業的諸多服務“濃縮”成一張“通票”,按需免費提供給創新創業者。首批“服務包”含初創企業服務、智慧財産權服務、新三板掛牌企業服務、分析測試服務、高新技術企業服務等5類。

  這種創通票制度針對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以往,企業要想從管理部門獲得補貼和支援,需要經歷一個申請、等候的時期,往往遠水難解近渴,造成了困擾企業的融資難和政策兌現難兩大難題。

  相關管理人員舉了一個例子:比如,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需向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券商等支付服務費用,上市後再申領相應的財政補貼。有了創通票,企業無需自己墊資購買以上服務,而是憑票支付。等確認企業的需求被有效滿足後,相關服務商就可到定點銀行十分便捷地兌現資金。為了保證創通票的良性運轉,天津示範區還設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及爭議解決渠道,失信企業將進入“黑名單”。

  這種創通票讓天津示範區的公共服務挺進了“網際網路+”的軌道。一張通票帶來企業受惠提速、政府職能轉變、科技服務業活躍的“連鎖反應”。自試行到今年7月初,創通票已發放了400多份。

  天津示範區在培育企業方面不斷強化措施的“層次感”。賈堤介紹,從今年開始的5年裏,他們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主攻“壯大群體”;對基礎已經鞏固的小巨人企業注重從産品、商業模式、市場創新、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升發展,對於科技領軍企業,重點放在加強國際影響力。

  提升能力

  建設創新載體

  “棉3”是天津人對有近百年曆史的天津市第三棉紡織廠的親切簡稱。它從兩年前開始改造,斑駁的舊廠房現已變成格調不俗的創意街區,“M3創空間”就坐落其中。

  “M肯定不再是‘棉’,而是maker、manage、money等等。”天津棉三創意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徵邊説邊帶記者步入其中。只見幾位年輕的創客正坐在電腦前忙活著,桌上擺著一些頭戴式螢幕、智慧開關等儀器和設備。其中一個創客告訴記者,他們的年齡都在20歲左右,是在校大學生,因為志同道合,所以湊在一起想做一款智慧産品。

  “這裡不是簡單的租房子,而是一定要有未來發展,能産生經濟效益。”問及運營模式,劉徵脫口而出:“我們作為這個創意園區的運營方將有4項收入:房租;對創新創業者的增值服務;政府補貼;通過設立産業基金投資園區好項目得到的回報。”

  在天津示範區,像這樣以市場化機制運營的新型眾創空間越來越多。在藝術氣息濃厚的460國際設計藝術園區,記者見到了藝科美家景觀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王宏運。之前,這位滿懷設計理想的年輕人在家待了3年,跟幾個人合弄了個設計“作坊”接些小活。雖能維持,但他總感覺使不出全勁兒。作為入駐項目進入460國際設計藝術園區開始孵化後,他一下子覺得視野更開闊了。“感覺自己像舞台中心的演員,盡可能地展現自己的設計才幹。這裡的服務人員就像我們的經紀人,行政、管理、金融等很多瑣碎的、我們不擅長的事都交給他們做。現在公司成立1年,有300萬元左右收入,一直穩中有升。”王宏運説。

  9月1號,為加速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天津高新區在全市率先推出《加快創新創業載體建設的若干舉措》。這個政策“組合拳”亮點不少:設立每年2億元的專項資金,用於推動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支援“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集群註冊,允許眾創空間內按工位註冊企業;支援企業利用自有的工業房地産、商業房地産建設各類創新創業載體;設立專門支援創新載體建設的天使基金和創投基金。

  “到2020年,我們力爭打造100個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賈堤説。在他看來,示範區最關鍵的是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生態系統的構建,他們目前的所有工作都緊緊圍繞這個核心。

  9月8日,坐落在天津示範區的中國結構第一高樓——天津117大廈封頂。這座新地標高聳入雲,匯集了眾多高新技術成果,對示範區的創業者來説,有著非同一般的指引和寓意,寄託了他們對創新創業的美好希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