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壽光有了樣板
- 發佈時間:2015-10-17 02:32:07 來源:大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單辰 戴玉亮
本報通訊員 王朋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建設海綿城市,並不是推倒重來取代傳統的排水系統,而是對傳統排水系統的一種減負和補充。”壽光園林處副主任侯慶元説,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迴圈利用各環節,並考慮其複雜性和長期性。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壽光倉聖公園始建於1991年,總佔地305畝,是壽光第一個綜合性開放式公園。20多年來,倉聖公園在改善全市生態經濟環境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倉聖公園唯一的遺憾,是設計之初忽略了排水系統。一旦遭遇急雨或進入汛期,園內局部地段積水嚴重。”侯慶元説,在醞釀3年、經過近百次方案改進後,今年6月,壽光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倉聖公園提升改造工程,並於9月底竣工。
改造後的園區,活動廣場總面積由4000平方米擴大至7000平方米,並將部分擁堵的密林進行修建、移栽,增設公共廁所和路燈等。
“另外,最重要的改進,是公園運用海綿城市理論,在全園範圍內規劃建設了雨水回收系統。”侯慶元説,通過進行重新豎向測繪,結合岸線處理景石的設置及濕生植物的搭配,壽光園林處對園區內7處匯水區域規劃建設了集水坑。
在園區西北角,記者見到了一處下凹形綠地,工作人員稱之為“雨水花園”。
“出於美觀考慮,原有綠地起伏不平且地勢高,園內道路平坦且地勢低,這樣就導致一旦有過量降雨,道路中間立即漫水,對園區行人造成通行不便。”壽光園林規劃設計院院長程世歸説,重新規劃設計的綠地不再盲目追求美觀,更注重功能性。
“下挖改建綠地後,綠地中央形成下凹形集水坑,綠地地勢整體低於園內道路。同時,園內道路加高7公分,保證降雨後雨水第一時間流入集水坑。”程世歸説,集水坑內布有多層顆粒大小不一的砂石,讓雨水下滲的同時進行物理過濾。
“經沉澱、過濾後的雨水呈現清潔態,部分留在綠地中自行調節,部分流入園內人工湖進行人工調蓄。”程世歸説,澇時,雨水可在湖內大量蓄積;旱時,全園綠地可利用湖內雨水進行灌溉。
“並且,當園區蓄水量達到飽和時,過量雨水可通過溢流口流過排水渠,進入市政雨水管網。”程世歸説,園區雨水回收系統的利用,為市政雨水管網緩解了壓力,更賦予了園區難得的雨水調蓄能力。在雨天,園內一般不會再有漫水過膝等現象存在,市民遊玩更加方便。
“這只是壽光海綿城市建設中邁出的第一步。”侯慶元説,自倉聖公園9月底改造完工以來,經過幾次降雨,海綿城市理論得以有效驗證。
下一步,壽光準備將海綿城市理論繼續用於改造後的鐵路景觀帶。“老鐵路搬遷後,原鐵路沿線將規劃建設綠地和紀念性公園。”侯慶元説,壽光將充分利用其地形地貌,將海綿城市理論與市政雨水管網進一步結合,讓全新的“海綿”景觀帶更好地為市民服務。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