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子賣場鋪面空置面積萎縮 引入餐飲創新概念

  • 發佈時間:2015-10-16 14:45:00  來源:北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到電腦城看稀奇”曾經是不少人的閒時樂事,但隨著光景變遷,這卻成為一個時代的特殊記憶,那些曾經喧囂一時的電子大賣場也漸漸失去了當年的輝煌。近日,被譽為“中國矽谷”的北京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上最大的三家數位電腦城相繼宣佈歇業。與此同時,天津的傳統電子賣場業態模式也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電子大賣場將如何在困境中尋求經營出口,又將面臨怎樣的命運轉換,轉型之路又在何方?

  困局

  一派蕭條艱難維持

  日前,在鞍山西道上的賽博數位廣場二樓,老謝一邊吃飯,一邊悠閒地看著電視劇。在他的周圍,看不見人頭攢動的買賣場景,守在電腦前看電影、低著頭玩手機的店員比比皆是。

  “也就勉強維持吧,五六年前生意最好的時候,光組裝電腦一個月就能賣三四十台,現在一個月也就兩三台。”幹這行已經七八年的老謝,在賽博有一個大約三四平方米的店面,主要賣組裝電腦和一些配件,自己是老闆兼店員。

  記者從一樓走上三樓,不僅每一層都是“店員比顧客多”,還有不少經營通訊、攝影器材、電腦等的店舖已經撤櫃或關門停業,一派蕭條景象。老謝告訴記者,聽説賽博這塊場地的租期快到期了,以後還能不能繼續幹下去,都不好説,好多人已經都改行了。

  在頤高、百腦匯、時代數位廣場等地,曾熱鬧一時的電子賣場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鋪面空置、面積萎縮現象。“能守住已經算是不錯的,很多人都轉行了。”一位商家告訴記者,現在來百腦匯的消費者,都有一個習慣:上網比價。“一些網路賣家的標價甚至比我們的進價還便宜。現在新客戶增長緩慢,主要還是靠老客戶維持,後者已經佔到了60%以上。”

  一位從業20年的商家告訴記者,在市場大環境下,筆記型電腦和組裝機需求量逐漸減少,利潤率同時下降。同比2014年,組裝電腦、筆記型電腦銷量下降約為20%。另一方面,房租、人工成本、物流運輸成本等不降反升,必然導致電腦行業“難過”。

  緣由

  電商與移動互聯衝擊

  談起傳統電子賣場的式微,不少商家都表示,這是電商與移動互聯雙重衝擊的結果。

  “網際網路時代,糊弄客戶越來越不可能,倒買倒賣的生意也走到盡頭了。價格越來越透明,零售只有微利,維持運轉而已。”一位商戶李飛坦言,上世紀90年代一台電腦動輒三五萬元,利潤可達1萬元以上。現在,為品牌電腦廠家賣電腦、裝軟體,還要提供三年免費到府服務,利潤只有60元。

  經營“蘋果”産品的王和平告訴記者,實體店生意難做,主要是受到了電商衝擊,不但被搶走了客源,利潤也被壓得低到不能再低。“線上上下個單,第二天手機就能送到府,價格還便宜。實體店價格稍微高一點點,顧客就到網上去買了。可由於租金、人工和倉儲等方面的成本,實體店真的沒有價格優勢。”

  另一方面,傳統電子賣場裏經銷商之間的惡性競爭,讓以次充好、價格和價值不符等現象反覆上演,讓電腦城逐漸失去了公信力。就連那裏的經營戶也不得不承認,“如今電腦城的公信力比不上蘇寧、國美,價格又比不上電商,真的很難做。”

  然而,也有不少商家認為,電腦城的衰落不僅是因為電商,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小覷,那就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逐漸興起和智慧手機的普及,消費者使用臺式電腦和筆電的時間和頻率都大不如前。

  求變

  做足服務多元經營

  電腦需求已經走過高速增長期,以往電腦的銷售渠道過於單一,用戶只能前往電腦城購買,造就了電腦城這種業態的繁榮。但隨著大型3C賣場的介入,用戶有了更好的消費環境和對比平臺;再加上電商平臺的出現,加速了電腦城業態的衰弱。而實體店的商家若想生存只能在服務和多元經營上下功夫。

  一位商戶告訴記者,我們只能做足網購無法做到的服務。在做好常規維修的基礎上,提供收費性諮詢,應急服務等,比如深夜顧客電腦壞了,可以到府服務;後臺配件需要週期性更換,比如許多女生都不懂電腦,可提前做足服務;做成方案性的産品,比如組建家庭數據互通互聯等。

  還有不少電腦經營者也開始了跨行業、多元化經營。而在電子城浸淫多年的顧先生則開始“蛻變”,他的公司現在賣電腦的利潤只佔一半,另一半利潤來自監控。他説,現在公安部門很重視監控系統,很多商家瞅準這個商機,把現有産品的基礎服務拓展延伸出去,如與設備連接、安防監控、電視、電話等。突破物聯網的概念,利用這種技術、平臺和趨勢做足功課。

  轉型

  引入餐飲創新概念

  “現在來吃飯的人比買電子産品的還多。”在時代數位廣場,一位商家如此調侃説。的確,餐飲正在成為這裡的主流業態之一。在時代數位廣場一層臨街的顯要位置,基本都是餐飲商戶。不僅如此,在地下一層和4樓也整體變身為“餐飲”和影城。“改了也不錯,至少我們吃飯也方便了,人氣也多了不少。”一位賣家苦笑著説,餐飲能吸引更多的客流,對他們的生意多少能起到帶動作用。

  “如果按照過去的方式經營,肯定只有被淘汰。”百腦匯天津店總經理吳貴賓告訴記者,百腦匯也在主動尋求轉型,未來的百腦匯將向“IT創新體驗式”的電子商城轉型。將以電子數位産品為核心的賣場進行改造,設置遊戲娛樂區、新奇産品體驗區等特殊區域,改變消費者對電子賣場千篇一律的印象。

  “也不用過於悲觀,所謂的市場低迷不過是行業發展從暴利期到了薄利期,應該看到現在市場走向更趨於平衡和穩定。”某品牌資深電腦銷售主管馬季認為,眼下無論是個體消費者還是集團客戶,對於電腦等産品銷售服務的品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會在貨比三家後才會決定是否購買,一個更為理性的交易生態鏈正在形成。面對電商對電腦城的衝擊,傳統的電子大賣場只有順應市場、適時調整,才能抓住更多市場份額。

  專家

  實體賣場不可或缺

  “電子産品本來就應該是無仲介的産品,傳統仲介享受了太多的渠道利潤。但是對於實體店面來講,存在的意義就是讓消費者近距離體驗和感受,這是不可或缺的。”中國電子商會相關人員認為,或許現在的商業不像傳統商業那樣聚集式消費,但是本來消費的量級也還是存在於那裏,而傳統商業已死的信號並不是給傳統商業説的,是對不願意轉型或者不知道如何轉型的人説的。

  業內人士表示,中關村消亡的根本原因不是電子商務的崛起導致的,而是其賣場存在的理念和目的導致其滅亡。就像在中關村落幕的同時,很多實體店正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這種實體店體驗所帶給顧客的踏實感是電商所無法取代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