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勞動的禮讚時代的華章

  • 發佈時間:2015-10-16 07:31:1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蔣培玲

  “震撼!”“感動!”

  10月15日晚,這是從北京人民大會堂看完演出觀眾口中聽到頻率最高的兩個詞。演出已經結束,但觀眾仍久久不願離去,或與演員合影、或在背板前留念、或與他人分享感悟……回味著剛剛帶給他們“震撼”與“感動”的大型現代音樂舞蹈詩劇《農民工之歌》。

  “我的手都拍疼了”

  “爸,媽,你們回去吧!”臺上,情景詩劇《家鄉的拐杖》中農民工忍痛揮別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兒女,為了擺脫家庭的貧困,為了實現富饒的夢想,邁開腳步,走向遠方。

  台下,看到這一幕的曾先生已滿含淚水。老家江西農村、來京已經十餘年並紮下根的他説:“當初自己就是這樣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向父母告別的,父親拄著拐杖的畫面至今曆歷在目。”

  《夫妻洗墻工》裏為兒女生活勇敢去當高空“蜘蛛人”的農民工夫妻,《打工詩人》中辛苦之餘仍不忘文學創作的青年詩人,《月下心語》裏留守在後方獨立撐起一片天的年輕母親……每一個篇章,每一個人物,甚至每一句話,無不讓觀眾感動。這是一場富真情、接地氣、樸實真誠的演出,全面反映了農民工在奉獻與擔當過程中的幸福與歡樂,淚痕與傷痛,希望與寄託。

  “這些農民工的奉獻讓我十分感動,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現在的城市建設。”今年85歲的紐奶奶説,她是老北京,以前北京城很多地方是臭水溝、房子又矮又破,但看看現在,環境整潔了、高樓起來了,變化是翻天覆地,“我打心底兒感激他們,今晚也一直在為他們鼓掌,手都疼了。”

  “一支昂揚的時代之歌”

  “在排練場,一些農民工聞聲前來看我們的演出,結束後一邊握著我的手一邊哭著説,‘好多歌詞唱到了我的心裏’。”該劇編劇、國家一級編劇趙德平回憶説。

  整部詩劇對農民工的生活和生存狀況進行了“白描式”的體現,農民工們有苦、有淚、有委屈,但在直抒胸臆的同時,他們卻並不消極、不沮喪,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中國經濟社會的大舞臺上大顯身手。

  看!《青春的遠航》中,這些新一代農民工都在訴説著自己的追求,他們已不再滿足於當下,而是已經跨越海洋,走向世界。《十八羅漢歸故鄉》裏,那些走出家鄉、為城市作出巨大貢獻的農民工選擇回鄉創業,再一次承擔起全面建設中國小康社會的主力軍作用。

  正如《農民工之歌》作者劉迅甫所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中國農民工群體,在他們的身上,承載著歷史,也寄託著未來。在《中國夢》《在希望的田野上》悠揚的旋律中,《農民工之歌》整臺晚會圓滿謝幕了。但中國農民工唱出的這支昂揚、向善、向上,蘊含著拼搏、奮鬥和奉獻精神的時代之歌將持續上演,永不落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