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綠色增産搶打“組合拳”

  • 發佈時間:2015-10-16 07:29:32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杜君

  播下綠色的希望,收穫增産的金秋。面對農産品價格“天花板”封頂、生産成本“地板”抬升、資源環境“硬約束”加劇等新挑戰,各地秋糧生産紛紛打起“組合拳”,為挖掘糧食增産潛力打下堅實的“綠色根基”。

  “青紗帳”裏“群英會”

  提起秋糧,玉米無疑是主角。但記者在採訪中卻發現,今年的田野裏,大豆、花生、穀子等各路作物有匯入秋糧種植主流的趨勢。

  在永城市黃口鄉李平樓村玉米大豆複合種植雙高産示範田裏,大豆與玉米平分秋色,國家專家組現場測産:與純種植玉米相比,玉米不減産,還能多收80~100公斤大豆,機械化播收還大大提高了效率,不少種糧大戶表示,“明年也要在玉米地裏種大豆”。

  在南召縣石門鄉大衝村,新收穫的芝麻、綠豆、花生等晾曬在路邊。“秋糧生産多樣化豐富了餐桌,也順應了人們生活水準提高的要求。”石門鄉副鄉長張哲笑著説。

  事實上,日前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也指出,在增強糧食生産能力的前提下,大力推廣輪作和間作套作,促進種地養地結合。

  全國農技中心油料處處長王積軍接受採訪時表示,相對玉米、小麥這些耗地作物,大豆等卻能培肥地力,一畝豆就能固氮3公斤,可減施4至6公斤尿素化肥;間作通風透光病蟲害少,也能為化肥農藥零增長助一臂之力。

  “一把火”變“一把錢”

  秋收期間,網友吐槽:“空氣裏又開始聞到濃濃的燒秸稈的焦煳味道。”殊不知,我省不少地方,秸稈非但捨不得燒,還成了“香餑餑”。

  在民權縣褚廟鄉秀娟肉牛養殖場,運送玉米秸稈的農用車排成長隊。農戶李欽友笑言:“秸稈能賣錢,可不能再燒啊!”

  三秋期間,民權縣積極開展玉米秸稈綜合利用,鼓勵養殖場、食用菌基地收購,全縣青貯玉米秸稈38萬多噸,按0.1元/公斤收購價格算,可直接為農民增收3800萬元。

  玉米芯也很搶手。“我種了20多畝玉米,光芯兒就有4000多斤,以前當廢物燒,沒想今年成了寶。”汝南縣板店鄉馮屯村村民張守清就因賣玉米芯,額外收入了800多元。

  原來,板店鄉年種植玉米5萬多畝,産生玉米芯約1000萬斤。為盤活玉米芯資源變廢為寶,該鄉把發展平菇栽培作為富民産業來抓。一斤玉米芯0.2元左右,每斤幹料可産鮮平菇1.5斤,價值5元左右,不少群眾利用廢棄房舍、林下空地栽培平菇,玉米芯成了搶手貨。

  此外,記者從省農機部門了解到,今後,我省將大力發展秸稈還田機械及玉米聯合收穫機,最大限度實現玉米秸稈就地還田,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科技經”念出高效田

  9月30日,延津縣司寨鄉平陵村,“鄭單系列玉米新品種大面積高産示範暨鄭黃糯2號超高産配套栽培技術大面積示範推廣”項目現場測産,鄭黃糯2號高産攻關田平均畝産達980.5公斤。

  省農科院糧食作物所副所長劉京寶介紹,目前全省玉米平均畝産不足500公斤,攻關田的高産記錄,離不開良種良法有機結合,既減少了化肥使用,還能增産增效,預計輻射周邊玉米麵積15萬餘畝,可直接增加經濟效益1260萬元。

  “在糧食高産更高産的爬坡階段,傳統發展方式難以為繼,最終還要靠科技。”省農業廳總農藝師王軍茂説。

  據悉,今年3月,我省正式啟動綠色增産模式攻關,著重對現有成熟技術進行整合組裝,努力在實現畝産噸糧和品質效益並重的可持續發展中探索可複製、易實施的經驗。③7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