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治理秸稈焚燒 要靠科技創新

  • 發佈時間:2015-10-16 01:31:2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作物秸稈的大量焚燒因為與大氣環境污染緊密相關,已成為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也成為媒體輿論的焦點。關於農作物秸稈焚燒問題如何治理,監管部門目前主要是以“堵”為主,通過嚴格監管和罰款禁止農民焚燒秸稈。近日,國內多家媒體發表文章,認為更有效的治理方式應該是以“疏”為核心,要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效率,讓農民由“不敢燒”轉為“不想燒”。

  筆者贊同後者,相信政府監管部門也希望農民自己主動不再焚燒秸稈。但如何才能實現由“不敢燒”向“不想燒”轉變呢?這涉及到政策、市場、技術、監管、宣傳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筆者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和突破。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秸稈利用價值和綜合利用水準,並使農民充分享受到秸稈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從根源上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的有效途徑。

  首先,要通過科技創新挖掘秸稈的經濟價值。在多年之前,秸稈作為牲口飼料和燃料,是農民生活的必需品。那時,農民對秸稈非常珍惜,很少有人將之付之一炬。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煤炭、天然氣和電力取代了秸稈。對農民來説,秸稈已經沒有了太大的利用價值。為了減少勞動和運輸成本,他們乾脆一燒了之。若想讓農民再次對秸稈産生“真愛”,就必須通過科技手段從秸稈中開發出讓農民切實受益的利用價值。

  事實上,農作物秸稈中蘊藏著巨大的應用價值。秸稈可用於發電,可以製成青貯飼料、碳化燃料、優質肥料,也可以從中提取高價值産品,比如,從麥草中提取木質素、從玉米棒芯中提取木糖醇等。秸稈富含纖維組織,經過深加工可以製造出代替實木的的建材。但是,因為科技能力和研發水準的不足,我們未能充分開發和利用這些價值。

  有鋻於此,我們應該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地挖掘和開發出秸稈中所蘊藏的有重要價值的物質成分。全力發展和完善相關技術手段和工藝流程,製造更加先進的儀器設備,對秸稈進行高密度、高深度的綜合利用。通過科技創新,努力降低秸稈綜合利用的成本,能夠讓科技創新的成果被公眾尤其是廣大農民接受,從而創造出較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其次,要通過科技創新解決“秸稈還田”存在的問題。近年來在政府的鼓勵和大力支援下,“秸稈還田”得到了廣泛實施,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焚燒”的出現。但是,我國多個地區發現,連續幾年實行“秸稈還田”之後,土地的糧食産量不增反降,且農民生産成本增加。也正是因為如此,農民對“秸稈還田”産生了懷疑和抵制,“焚燒”又開始出現。“秸稈還田”對農業和農民造成的負面影響客觀存在。我們要依靠科技創新,探索促進秸稈分解和防治病蟲害的新途徑、新方法,解決“秸稈還田”中存在的秸稈分解速度慢、土壤過度鬆散、病蟲害高發、糧食減産等問題,使農民增産增收。唯有如此,農民才會從內心歡迎“秸稈還田”。

  再次,要通過科技創新,培育和推廣具有高附加值秸稈的農作物新品種。快速發展的生物育種技術使得人類能夠培育具有特殊優良性狀的農作物。我們應該通過創新遺傳雜交或基工程技術,使農作物秸稈富含某些對人類有益的物質,從而提高秸稈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比如,科學家已經選育出秸稈含糖量非常高的甜高粱。當農作物秸稈富含營養物質或者其他經濟價值較高的成分時,農民會發自內心的“不想燒”。

  依靠科技創新解決“秸稈焚燒”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科研人員共同努力。政府需要不斷加大科技投入並給予政策扶持,調動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技術研發與推廣的積極性,集中力量攻關,使農作物秸稈所蘊藏的價值充分釋放出來,從而能夠為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如此,才能從根源上解決“秸稈焚燒”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