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夕陽紅”糾紛頻現 老年婚戀亮紅燈

  • 發佈時間:2015-10-15 13: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萬祥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5日訊(記者李萬祥)重陽節臨近,北京市西城區法院的法官們今天走進西城區新街口街道官園社區服務站,走進老年人生活的社區,為老年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答疑釋惑,並就該院涉老年人家事案件典型案例進行了通報。來自周邊社區的老人們聽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

  “2014年全年我們受理老年人離婚案件163件,比上年度的144件增長了13。2%,上升趨勢明顯。”西城法院家事審判庭副庭長張濤説,部分老年人再婚不是出於情感需要,而只是想找“保姆”式的老伴來照顧生活,婚前缺乏充分了解,存在“資源交換”心理,再加上年齡、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價值取向的差異,使得一些再婚老年人生活不睦,最終導致“閃婚、閃離”。

  張濤指出,現在老年人退休後生活豐富,很多老人掌握了上網技巧,有部分還出現了因“網戀”引發離婚的情況。同時,隨著《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實施,精神贍養類案件逐漸開始突出。

  據統計,2014年西城法院共審理了涉老精神贍養案件9件,約佔全部涉老年人贍養案件的兩成。其中,82高齡的袁老太就把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兩個孩子告上法庭,要求子女每年要有4個月時間親自照顧自己,或者支付贍養費。

  “精神贍養訴求的出現主要是很多子女工作忙、住得遠,或是家庭矛盾深,但支付贍養費仍然是涉老贍養案件主要訴求,而現在子女拒絕支付贍養費的理由也十分多樣,有些並沒有法律依據。”張濤指出,有的子女以父母收入充足、父母有醫療保險為由拒不支付,有的子女認為父母離異後自己多年沒有共同生活,就可以不履行贍養義務,還有些多子女家庭,子女以經濟條件有差異或老年人分財産偏心為由互相推諉。

  “上述這些理由都不具備法律依據,不能成為不贍養老人的理由。但是法院在審理時也會考量被贍養人的身體情況、日常生活水準、當地消費水準和贍養人的具體情況,對贍養費數額酌情判斷。”張濤説。

  此外,遺産繼承案件現在出現了許多新類型財産。據張濤法官介紹,遺産中涉及動産的除了傳統的存款、車輛、首飾等,還增加了人身保險理賠款、應收賬款、未分配的拆遷款、理財産品等新類型財産;不動産除商品房、拆遷房、私房、售後公房外,還涉及聯建公助房屋、私房翻建房屋等。

  當事人人數多、身份關係複雜也是該類案件審理難度大的原因之一。據了解,西城法院2014年當事人為三人以上的案件佔涉老繼承案件總數的 85.6%,涉及離婚、喪偶、再婚、收養、轉繼承、代位繼承、遺囑、遺贈撫養協議等情形,導致繼承關係複雜、遺産範圍難以確定。

  “涉老家事案件發生在家人之間,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安寧幸福,一判了之不是目的,彌合親情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據張濤介紹,西城法院通過與西城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區婦聯、特邀調解員、心理專家等調解力量合作,為涉老年人家事案件當事人提供更多的糾紛解決選擇。同時針對老年人普遍訴訟能力不強、年事較高的特點,西城法院立案大廳設立了輪椅、老花鏡、志願者服務基地代擬文書等服務單元,在天橋、德勝等街道開通“社區訴訟服務平臺”,老年人在社區街道內,就可以掌握訴訟須知,了解法院工作。家事審判庭還組建了外出調查組,集中高效辦理涉老案件外調工作,提高審判效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