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花樣功能屢屢翻新 智慧手環:真健康還是玩概念

  • 發佈時間:2015-10-15 07: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剛剛過去的9月,李錦記旗下爽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爽樂科技”)接連推出兩款智慧手環,更在第二代智慧穿戴産品HeHaQi健康管家上市時舉辦了前所未有的發佈會。然而,對於目前市場上比比皆是、價格差距巨大的智慧手環,專家表示,不排除健康産品市場有誇大功效嫌疑,消費者需要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擁有健康的生活品質。

  健康成智慧手環最大賣點

  正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從去年開始,各種以“健康”和“運動”為名的功能手環鋪天蓋地冒了出來,今年上半年,智慧手環更是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6月,中國智慧手環市場參與競爭的廠商數量持續增長,從1月的37家增長到6月的44家,半年內就有7家廠商新晉加入。而在售的智慧手環産品也從1月的54款上升至69款,徒增15款之多,用戶的關注度也隨之水漲船高。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手環的快速增長,與健康的銷售噱頭密不可分,可以説,健康已經成為智慧手環的最大賣點。

  登錄京東商城網頁搜索“智慧手環”關鍵字可以看到,有近30個品牌的數百種産品在京東商城售賣,其中不乏新力、三星、華為、小米等品牌生産的手環,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今年9月,李錦記旗下爽樂科技推出第二代智慧穿戴産品HeHaQi健康管家,定價為899元。

  北京商報記者瀏覽各家智慧手環功能發現,大多手環的功能與健康有關。如李錦記在推出HeHaQi健康管家時表示,該款産品與傳統的手環只監測心率不同,HeHaQi可以通過乾性電極技術,完成心率變異性監測,生成心率變異圖。同時可配合HeHa App完成呼吸訓練,達到降低血壓和減輕精神壓力的效果。新力于8月推出的新力智慧手環2代日常佩戴可以測量心率並結合睡眠數據反饋給用戶告訴他們是否健康。小米和華為推出的産品也分別具有睡眠品質監測的功能,通過對睡眠品質的測試,將睡眠品質反饋給消費者調整改善消費者睡眠品質。

  消費者眼中的智慧手環

  為了解智慧手環的銷售及消費者使用情況,北京商報記者日前走訪了市場。在北京西單大悅城商場小米專櫃,銷售人員告知北京商報記者,小米手環只在網上售賣;接下來在對華為、三星等品牌電子産品專櫃走訪時,也均未見到智慧手環的身影。相比這些專櫃的冷清,蘋果智慧手環專櫃顯得格外紅火,北京商報記者看到,在北京各家蘋果智慧手機專櫃前,觀看和試用選戴的人絡繹不絕,而且涵蓋各年齡層的人。

  據蘋果專櫃的銷售員稱,蘋果智慧手環分為Watch Sport和Watch以及Watch Edition三個系列,價格從2000多元到十幾萬元不等。對於智慧手環的功能,銷售人員進一步解釋道,“有一些老年人吃藥時心率不能過快,蘋果智慧手環的功能可以在30秒內測出消費者的心率,這樣可以幫助老年人測出吃藥前的心率”。此外,當談到市場上智慧手環層出不窮的時候,這位銷售員答道:“雖然其他品牌産品的功能跟我們差不多,但我們的功能效果會更強大。”

  為更加準確掌握消費者對智慧手環的看法,北京商報記者嘗試聯繫了幾位消費者。天津的劉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她購買的是一款産品型號為XMSH03HM的小米智慧手環,價格79元。劉女士表示,雖然該款手環的功能標注是統計步數和監測睡眠品質,但是“我買這個手環主要是為了當計步器和鬧鐘用,至於睡眠品質監測功能我覺得挺雞肋的,對我沒有太大的作用,只是一開始感到新鮮而已”。廊坊的曹女士買的是華為榮耀zero,價格399元的智慧手環。據她説,買智慧手環的目的主要是運動,至於睡眠品質的監測功能並未用到。而北京的孫先生買的是一款價格99元的小米智慧手環,當談到為什麼會買智慧手環以及該智慧手環功能時,孫先生説道:“我只是圖新鮮和從眾而已。”

  而北京的李女士和姜先生夫婦都選擇購買了蘋果運動手環,他們表示,一是相信一分錢一分貨的品質保障,再有就是這個手環可以兼具電話接聽等多種功能。“這也是其他品牌産品不能企及的重要原因。”

  健康習慣是養生的基礎

  通過對上述消費者購買心理的採訪可以發現,一些生産商作為賣點的健康卻並不受消費者重視,或者是並不被消費者看好。採訪中,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現在市場上出現的智慧手環品質並沒有保障。有些手環的抗干擾能力差,讓佩戴者頗為不放心。一位劉姓消費者反映,他和同事佩戴不同品牌的智慧手環,曾經出現過兩人同時在一起工作,結果兩個手環出現3000步的計數差距。“這讓我們特困惑,不知道該相信哪個産品。”

  那麼健康專業人士是如何看待智慧手環的呢?

  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教授、副主任醫師董盛表示,現在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需求越來越大,舍得為健康投資,這也為一些健康産品的推出提供了市場。但這些健康産品的推出也使得人們在追求健康的過程中忽略了一個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問題,單純地把健康寄託在高科技物品上,而忽略了自身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有不願具名的健康專家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很多“健康”電子産品,是在利用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來誇大産品效果,從而吸引購買。而這些産品由於不是醫療産品,因此往往不具備行業監管和品質標準,對於購買者使用時的效果無法驗證,致使不少消費者的健康被誤導和延誤治病。在醫療業界人士看來,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依然要從培養日常的健康生活習慣開始,市場上的健康科技産品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董盛也表示,健康的身體源自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適當的體育運動。他建議大家在生活工作之餘走出室內,邁開腿,適當運動的同時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這才能有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

  記者 吳穎 實習記者 郭秀娟/文 賈叢叢/漫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