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下互通”成銀行業轉型藍海

  • 發佈時間:2015-10-15 01:34:51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王新蕾

  本報通訊員 段維斌

  中國資産規模最大的幾大銀行,都在試圖把握並引領網際網路金融所帶來的新一輪強勁成長。在好資産難覓、不良資産壓力大、利率市場化及降息壓縮利差的當下,網際網路金融能否成為銀行業轉型藍海?

  大行發揮資源優勢和複製能力

  在網際網路金融浪潮中,如果能把網際網路渠道做好,大行的資源優勢和複製能力依然是優勢。從上市銀行半年報來看,與銀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和凈利潤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特別是手機銀行的飛速發展頗為耀眼。

  半年報顯示,絕大多數上市銀行移動金融業務延續可喜發展態勢。手機銀行客戶數繼續快速增長,多數銀行都達到新增百萬以上客戶數的量級;交易金額和筆數增幅更為明顯,半年有6家交易金額破萬億元;建行、農行、工行、招行、民生的交易筆數均超一億筆。

  客戶數、交易筆數及金額的不斷攀升,是市場對大行做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接受度提升最有力的佐證。以工行為例,該行目前基於客戶線上線下直接消費的信用貸款産品“逸貸”客戶數已達到430萬戶,餘額突破2000億元,與全國P2P網貸成交額基本相當;契合小微企業“短頻急”融資需求的網際網路貸款産品“網貸通”,已累計為近8萬小微客戶發放貸款1.85萬億元,餘額近2300億元,是目前國內單體金額最大的網路融資産品;新近推出的全線上“個人自助質押貸款”已累計發放620億元,貸款餘額258億元。

  網際網路金融本質仍是金融

  要盤活存量,要解決資訊不對稱,要管理風險,要拼成本……直面激烈競爭,各行都開展了差異化的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嘗試,但解決融資難題的初衷沒有改變。

  “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並未脫離金融的基本功能和屬性,改變的只是實現載體、渠道和手段。”9月29日,工行在安徽省合肥市發佈網際網路金融升級發展戰略,該行董事長姜建清提到,“金融機構發展網際網路金融,要把前沿的網際網路技術與自身具備的金融專長緊密結合起來。”當天在合肥掛牌成立的工行網路融資中心,將實現信貸業務尤其是小微和個人金融業務在風險可控基礎上的批量化發展,這也是“上下互通”的一大體現。

  據工商銀行行長易會滿介紹,對大企業、大項目融資和複雜的、綜合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以及部分中小企業個性化、定制化的金融需求,工商銀行將主要依靠專業化融資經理團隊來服務,通過專業經驗和專業人才把控風險;對貸款額度相對較小、資訊對稱,適合標準化的信貸服務,則運用網際網路與大數據建立風險控制模型,實現線上自助操作、業務自動處理、風險精準監控。

  對網際網路金融而言,如何把控大數據風險是一大難題。據介紹,工商銀行從2007年起專門建立了數據倉庫和集團資訊庫兩大數據平臺,還建立了一支2000余人的數據分析師隊伍和全集團統一的信用風險監控中心,實現了對全行超過10萬億元信貸資産和每年8萬億—9萬億元累放貸款的動態監測和實時預警。

  “大而全”的銀行轉型之路

  以往銀行依託客戶資源多、網點多,同質化競爭嚴重。而今,這一模式能否行得通?在組織機制方面,是繼續“大而全”、“一把抓”還是應“順勢而為”?

  有業內人士介紹,銀行做網際網路業務,最好能獨立拆分成子公司,一方面利於突破原有激勵考核體制,適應網際網路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利於同業合作與業務開放。但對銀行而言,拆分涉及部門協同等問題,當前而言並不是那麼容易。

  創新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具有獲客效應,有助於進一步黏住客戶。但在“上下互通”過程中,消費者對實體渠道的高度信任與依賴、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體驗、針對複雜金融産品或高風險業務的面對面交流等需求仍將長期存在,如何處理好“線上”與“線下”的關係處理與力量分配,也是涌現出的新問題。

  金融業風險即資訊不對稱造成的信用風險,這在網際網路金融時代依舊是難題。由於目前大數據用於風控的實踐還很單薄,網路融資不易,風險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上下互通”也暗藏一定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