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界心臟日:健康永遠在路上

  • 發佈時間:2015-10-15 01:31:1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主題是“健康心臟選擇,每個人每個角落”。當天,世界心臟日(中國區)組委會、中國心臟聯盟聯合多家學術組織發出倡議,呼籲公眾從自身做起,選擇有利於心臟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運動、平衡膳食、遠離煙草,共創綠色且有益於心臟健康的居家、職場、公共場所環境。

  近一半人有“三高”

  據世界心臟日(中國區)組委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1497名受訪者中,57%的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49%的人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和高血糖等“三高”症狀;僅有不到30%的人在藥物治療外,還運用心理、營養、戒煙處方;關注飲食多樣性和均衡的人僅有30%。

  心血管病是我國居民的頭號殺手,每10秒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及城鎮化進程的加速,今後10年內,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仍將快速增長。

  “更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冠心病發病年輕化趨勢明顯,尤其是青中年男性急性冠心病事件發生率上升最明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劉梅林教授表示,35歲—44歲年齡組的急性冠心病事件發生率在3年內增加了30.3%,45—55歲增幅21.0%。這其實延續了改革開放的前15年(1984—1999年)內年輕化的趨勢:在15年內,35—44歲年齡組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增加了111%。

  劉梅林強調,心臟病有突然致死的危險,大約一半的心臟病死亡發生在一小時內。根據北京的資料,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佔總急性冠心病死亡的72.3%,院外死亡數是院內死亡人數的2.61倍。而青中年(25—45歲)急性冠心病事件的死亡90%以上發生於院前,死亡地點主要發生在家中。

  導致心血管病發病原因不一,其中,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病發病的主因,而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和吸煙(包括二手煙)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因素。因此,預防心臟病就要防患于未然,避免和減少心臟病高危因素。

  健康要從小事情上做起

  預防心臟病,就要防患于未然,包括預防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脂血症,遠離煙草,保持正常體重,減輕壓力和適量的運動等。今年世界心臟日的主題就是健康心臟,理智選擇,就是創建對心臟有保護作用的環境,無論是大人工作、居家,還是孩子嬉戲的環境。健康的環境應當是與生俱來的權力。

  根據近期美國心臟協會發佈的聲明,社會因素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體現在諸多方面,居住環境等均會不同程度影響心血管病發病風險。“營造有益於心臟健康的環境要不留死角。”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我國心血管領域著名專家胡大一教授認為,沒有人可以逃避慢病,只是早晚,輕重,或一次致命,還是多次復發而已。因此,“健康是一種智慧,健康是一種能力,健康是一種責任。”

  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情況,明智的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成為我國居民的首要問題。為此,胡大一呼籲,政府和社會應全體總動員,從最容易推廣普及,公眾最易於接受、操作的小事情做起,發動更多人參與、堅持。但是,胡大一也認為,“健康需要能力,需要知識,而且需要堅持。”

  “選擇首先是找到‘小事情’,也就是找到容易普及的活動,其次要堅持做。”在胡大一看來,健康不是靠一天之功,健康永遠在路上。為此,胡大一還總結了健康三字經:管住嘴,邁開腿;零吸煙,多喝水;好心態,莫貪杯;睡眠足,不過累;樂助人,心靈美;家和睦,活百歲。

  “即使是小改變,也會有大不同。”胡大一認為,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或可大大降低全家人患心臟病、腦中風的風險。

  首先,常吃健康食品,少吃帶包裝的食物,因其鹽分多、含糖量高,且油脂也大。儘量多吃鮮果蔬菜。可準備好健康的食品去上學或上班。

  其次,在家裏禁止吸煙,杜絕家人吸入二手煙和三手煙的機會;再次,堅持運動,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此外,要了解自己的心臟有無風險,需要定期檢查血糖、血壓和膽固醇,計算體重指數,以確定體重沒有超標。根據這些指標,醫生可以計算心臟病風險情況。自己也可以制定特別的計劃,以減低風險。如果血糖高,就要改變飲食習慣,減少飲食中的糖,還要多運動。如果血糖還是不能控制,就需要前往醫院就診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