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京津冀産業調整轉移是重中之重

  • 發佈時間:2015-10-14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京津冀産業結構特別是産業佈局,應突破行政區劃限制,實現一體化調整轉移。為此,要加強政策對接,探索建立區域統一的財政稅收、金融投資、産權交易、技術研發機制;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促進人口、産業及城市功能合理佈局;共建共用生態空間,研究建立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共同基金

  産業調整轉移,是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的具體抓手,也是當前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中之重。

  所謂産業調整轉移,就是讓三地形成合理的分工與合作,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充分激活這一區域的活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從而引領我國北方進一步對外開放、更好地參與全球競爭。從更高層面整合京津冀産業發展,可以考慮把北京現有高端製造業的製造環節、其他製造業的整個産業鏈轉移到天津、河北,把北京部分産業發展功能疏解到天津、河北,北京則集中資源做大做強創新事業,然後,讓創新成果在天津、河北實現孵化、轉化。

  可以預見,京津冀産業結構特別是産業佈局,將會突破行政區劃限制,實現一體化的調整轉移。對河北來説,必須打造承接轉移的平臺。現有平臺,比如開發區、高新區和物流園區,數量不少,但檔次不高、佈局不合理。因此,應集中力量辦好現有園區,離城市較遠的開發區,要加快産城融合步伐,增強承接轉移的吸引力,也要與京津合辦園區。京津冀協同發展要避免雷同,河北各園區的産業發展也要避免雷同。比如,秦唐滄沿海地區特別是曹妃甸區和渤海新區,要重點承接北京重化工業轉移,加快培育國家級新型重化工業和裝備製造業基地;廊保地區要與北京共建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打造以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産業基地。

  為了促使産業調整轉移有序推進,京津冀還有許多功課要做。

  首先,要加強政策對接。必須下決心破除限制生産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破除市場壁壘,探索建立區域統一的財政稅收、金融投資、産權交易、技術研發機制,推動各要素按照市場規律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同時,也要清理不適應協同發展的地方法規和政策,糾正帶有地方保護性的不成文做法。

  其次,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公共財力是河北的短板。2014年,河北每人平均地方財政收入僅為北京的17.7%、天津的21.3%。在地域相連的同一區域內,三地每人平均公共財力和公共服務差距懸殊,公共資源配置嚴重不均衡,導致河北優質資源向京津流動,不利於人口、産業及城市功能在京津冀城市群內的合理佈局,也成為導致北京人口膨脹、天津城市人口較快增加的重要原因。

  再次,共建共用生態空間。具體來説,可以研究建立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共同基金;加強生態修復和恢復,嚴格界定區域生態紅線和城市增長邊界,合理確定開發強度,構建區域生態系統;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工程,大力實施退耕還湖、退場還湖,逐步恢復和擴大濕地空間,在城市周邊建設森林隔離帶,建設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對河北來講,可建設多種類型國家公園,打造區域綠心,建立環首都國家公園體系,通過改善生態環境增強對首都優質資源和産業的吸引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 武義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