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諾獎新得主迪頓:告訴你戰勝貧窮的正確姿勢

  • 發佈時間:2015-10-13 08:28:17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摘要]通常,諾貝爾經濟學獎公佈之前,外界總會列舉獲獎的熱門人選,在2015年的熱門候選人名單中,並沒有出現迪頓的身影,最終當選的他,可謂是今年的一匹黑馬。

  騰訊財經訊(周純 鄔川 劉鵬)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是一個“測量貧窮”的高手。準確測量貧窮,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和社會,該採取什麼樣的福利政策,進而找到戰勝貧窮的方法。

  因為迪頓在消費、健康、貧困和福利等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他受到了諾貝爾獎的青睞。

  北京時間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格斯·迪頓,榮獲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史上,第76個獲此殊榮的經濟學家,並獨享800萬瑞士克朗(約98萬美元)的獎金。

  他也成為新千年以來,繼菲爾普斯、克魯格曼和梯若爾之後,第四位獨享經濟學獎的得主。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對騰訊財經表示,此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價值導向,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從眾多候選人當中,選擇了研究消費的發展經濟學大家,而且是一個人獨享大獎,説明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對全球經濟的拉動,受到了重視。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甘犁,對騰訊財經表示,安格斯·迪頓重視蒐集家庭的微觀經濟行為數據,並據此改進了對貧困的測量方式。他的經濟學理論,對於解決中國貧困問題有借鑒意義。

  早該獲得諾獎的“黑馬”

  安格斯·迪頓于1945年10月19日,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曾就讀于愛丁堡Fettes學院,是愛丁堡Fettes學院的基金會學者,並在康橋大學獲得他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2005-2006年,曾任世界銀行研究審核委員會主席。2006年10月,曾任國際貨幣經濟組織華盛頓訪問學者。2007年,擔任全美經濟學會主席。2009年12月,任哈佛大學經濟係顧問團主席。目前就職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通常,諾貝爾經濟學獎公佈之前,外界總會列舉獲獎的熱門人選,在2015年的熱門候選人名單中,並沒有出現迪頓的身影,最終當選的他,可謂是今年的一匹黑馬。

  但對經濟學界來説,迪頓獲獎並不意外,甚至有些太遲了。甘犁對騰訊財經表示,作為當代發展經濟學最重要的學者之一,安格斯·迪頓一直被學界認為會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早在2012年,迪頓就曾被列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熱門人選。與迪頓並稱為,普林斯頓大學經濟係“計量雙塔”的克裏斯托弗·西姆斯,已經于2011年獲得了諾貝爾獎的認可,當時外界認為,迪頓獲獎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最終,迪頓與諾獎擦肩而過。

  命運和迪頓開了一個善意的玩笑,三年後,在前期未被關注的情況下,迪頓最終登頂。

  瑞典皇家學院在頒獎儀式上,評價迪頓的學術成就時表示,要設計出提升社會福利水準、減少貧困的政策,必須首先了解個體消費行為的選擇。迪頓的研究加深了這一理解,改變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

  兼具宏觀和微觀視野

  “他的學術價值不華麗,但很務實。”孫立堅表示,迪頓的模型沒有做得很複雜,但非常嚴謹地挖掘數據,及數據背後真正反映的事。此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多頒發給做理論的人,但現在越來越重視重視數,據背後反映的經濟學邏輯。

  安格斯 迪頓的微觀計量模型,被稱為學術界的經典模型,他所探索出的計量方法亦被大量引用。“他在消費領域的研究,可以説是經典的方法論。”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説。

  自2005年進入世界銀行後,安格斯 迪頓一直在致力於研究解決貧困問題。張茉楠表示,安格斯 迪頓對於發展中國家,比如中國、印度以及非洲國家等,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可以為政策決策提供良好的支援。“所以安格斯 迪頓的貢獻,不僅僅是理論研究,還有實操上的研究,能夠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安格斯 迪頓雖然因微觀經濟學研究,為外界所知,但在宏觀經濟學領域,他的成就同樣突出。

  “實際上他的研究範圍很廣泛,比如大宗商品需求彈性、經濟增長與價格波動之間關係等宏觀經濟學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數據支援以及精準的結論。”張茉楠認為,安格斯 迪頓兼有微觀與宏觀的開闊視野,是促成其獲得本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一個重要原因。

  用接地氣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研究方法上,迪頓比較善於利用家庭問卷,因此數據來源真實可靠。此前他還通過家庭問卷,研究家庭收入與家庭成員攝入卡路裏之間的關係,以此反映出收入不平等,對於健康的影響。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認為,世界經濟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今天,嘗試過各種手段,比如使用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但並沒看到經濟復蘇的兆頭。這次諾獎給了研究消費領域的專家,有效需求的重要性受到關注。

  家庭需求不足的問題非常重要,孫立堅稱,因為家庭消費意願不足,帶來投資需求下降,企業産能得不到消化。

  迪頓研究的問題,恰恰是當今世界經濟最需要關注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針對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不能用貨幣政策來解決,關鍵要解決收入分配、貧困、醫療等問題。

  迪頓認為,帶動消費不能光靠增加工人工資,而是要解決制約消費的結構性問題,如貧富差距問題、教育問題、醫療健康問題、獲得公共資源機會不平等問題。潛在的消費不能釋放,就會導致實體經濟疲軟。

  在經濟學的體系中,人們更關注的是,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發達國家的問題,但是今天越來越多地看到,未來經濟的發展,主要動力來源於發展中國家。

  孫立堅指出,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龐大的人口消費的崛起,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非常大,壓抑的消費一旦釋放出來,對經濟的帶動效應非常可觀。但消費難以提振,不是用貨幣政策就可以解決的,按迪頓的理論,發展中國家居民過度儲蓄,沒有把儲蓄轉變為消費能力。

  迪頓認為,窮國不可能永遠指望外國援助,援助會破壞窮人最需要的東西:與他們攜手共進創造今天和明天的有效政府。

  政府要干預市場,但干預的方式,不是寬鬆的貨幣政策,要實實在在地去解決老百姓的民生問題,解決收入不平等的問題,而不是用撒錢的方式,僅僅降低資金成本。

  對中國減除貧困的啟發

  安格斯 迪頓的研究,亦可為中國當下經濟提供指引。張茉楠指出,迪頓在消費與收入之間關係的研究,解釋了兩者之間的比例,對於經濟增長的影響,跟現實聯繫較強,對中國經濟政策制定有借鑒意義。

  甘犁認為,迪頓的經濟學理論,對於解決中國貧困問題,最主要的啟發在於,重視蒐集家庭的微觀經濟行為數據,以及改進對貧困的測量方式。

  為何測量貧困顯得如此重要?“因為貧困的測量,對於認定家庭是否貧困,有著很重要的政策意義。”甘犁解釋道,是否貧困,以及貧困程度如何,與是否給予補貼,以及補貼多少的福利政策相關聯。

  在貢獻測量貧困的方法之外,他的成果還在於,如何用家庭的微觀數據,來分析經濟行為。而目前國內的研究難題就在於,學界並不知道,中國家庭居高不下的儲蓄率的形成原因,也因此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甘犁説,解決不了問題的核心原因,在於不了解家庭經濟行為。不了解家庭經濟行為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難以蒐集家庭的微觀數據,包括儲蓄、消費、收入、資産和人際往來等等方面,“而目前這些微觀數據,並沒有官方機構公開過,僅僅依靠學者遠遠不夠。”他説道。

  由於迪頓並沒有對中國問題,進行過實證研究,因此在甘犁看來,對於解決中國的家庭經濟行為困境以及貧困問題,他的思想與方法論具有啟發意義。

  “廚師很多,米卻很少。”甘犁把家庭的微觀數據比作是米,中國的政策研究者實際上並不缺乏。

  甘犁認為,迪頓獲獎對於中國是一個提醒,“從國家層面上,需要促進家庭微觀數據的公開,這有助於分析儲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並作出相應政策建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