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莫讓貧困線掩蓋貧困真相

  • 發佈時間:2015-10-13 05:29:29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杭州10月12日訊

  記者 陳佳瑩

  據諾貝爾官方網站消息,當地時間10月12日下午1點,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15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以表彰其對消費、貧困和福利方面的研究。至此,2015年諾貝爾獎落下帷幕。

  安格斯·迪頓1945年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具有英美雙重國籍,是一位微觀經濟學家。“迪頓獲諾貝爾獎的呼聲一直很高,他的工作是極具原創性的。”一直關注迪頓學術成就的浙江財經大學經濟系主任李井奎告訴記者,近幾十年來,關於消費者和家庭調查的數據大量涌現,如何處理這些數據一直是一個難題,迪頓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其推導出的需求體系更成為了理論與數據之間的橋梁。

  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為了設計促進福利和減少貧困的經濟政策,我們必須了解個體消費選擇,而安格斯·迪頓極大提升了我們對此的了解。迪頓受到獎勵的工作內容主要涉及以下三個中心問題:

  消費者如何在不同消費品之間分配他們的支出?政策評估是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之一,如消費稅的變化是如何影響不同群體的福利的。在早期研究中,迪頓推導出了“近乎理想的需求體系”(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用於估測人們對於消費品的需求是如何取決於消費品的價格及個體消費者的收入的,成為了當前學術及實際政策評價時應用的標準工具。

  一個社會的收入有多少用於消費,又有多少用於儲蓄?迪頓在1990年左右的一些論文中,證明了主流的消費經濟學理論不能夠很好的解釋收入與消費之間的實際關係,相反,應該總結研究的是個體如何根據收入的變化來調整消費的問題。這一研究清楚表述了為什麼個體的數據是我們解開宏觀數據模式的關鍵,這個方法也被廣泛應用於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研究中。

  如何最好地測量和分析福利和貧困?在他最近的研究中,迪頓突出表明瞭對單個家庭消費水準的可靠測量可以被用於識別經濟發展背後的機制。他的研究揭示了在跨越時間和地點進行貧困程度比較時存在的漏洞。在莫納什大學經濟學博士後、上海財經大學經濟思想史教師梁捷看來,迪頓試圖重新定義貧困。僅僅用收入標準就可以區分富裕和貧困嗎?迪頓的研究告訴我們,衡量貧困需要考慮不同的變數,家中有多少子女、有否醫療健康負擔等都應是考慮的因素。例如,迪頓發現,在家庭收入作為貧困衡量標準失效時,不同地區孩童的卡路裏攝入量也能更準確地反映出這個家庭是否陷入貧困。“迪頓用在印度、美國等地的微觀調查和實驗方法告訴我們劃分貧困遠比一條貧困線複雜得多,他的研究促使我們不斷關注窮人,這樣的研究方法代表了發展經濟學的新思潮。”梁捷説。

  “迪頓的研究領域涉及福利經濟學,致力於解決市場經濟帶來的不公平現象,當下我們在實行的最低工資標準、新醫保、新農合等都屬於這一范疇。”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政策與公共經濟系主任李金珊告訴記者。

  據了解,迪頓曾就讀于康橋大學,並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目前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與國際事務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協會成員,計量經濟學協會成員,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諮詢委員會成員。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經濟學與消費者行為》,《了解消費》,《家庭調查分析:發展政策的微觀經濟方法》,《偉大的印度貧困辯論》。

  ■ 連結

  諾貝爾經濟學獎從1969年首次頒獎至2015年,已經頒發了47次,至今有76位經濟學家獲獎,其中24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一人獨攬,17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兩人同享,6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人共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