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穩中求進 四川工業尋“轉”機

  • 發佈時間:2015-10-13 04:29:27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提出,率先建成“中國製造”西部高地

  10月8日,國慶大假後上班的第一天。四川科之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龔宗傑就趕到冕寧縣落實工廠選址等事宜。該公司將與涼山州和冕寧縣攜手,建設我省第一個雙動力新能源低速電動車基地,充分利用涼山釩鈦鋼鐵資源,搶佔鎳氫電池市場。

  同樣是鎖定“強製造”、同樣是推動工業發展水準從低到高、從大到強,鏡頭切換至幾百公里之外的成都。省政府常務會議剛審議通過《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設定未來一段時間四川工業尤其是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提升核心競爭力時間表和路線圖,提出率先建成“中國製造”西部高地,發力“率先”、“高地”二詞,四川工業正加速“轉”出發展新局面。

  □本報記者 董世梅 吳璟

  轉攻堅觀念

  必須專注轉型,不能等死

  如果還不將技術創新、結構調整作為最後一根稻草,那可能就真沒出路了

  9月下旬,全省工業穩增長推進會上,21個市州經信部門的負責人並不輕鬆。打響四季度工業穩增長“攻堅戰”成為會議的主題。因為擺在眼前的數據並不樂觀:1-8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比全國高1.6個百分點,但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2個百分點。

  對於今年將邁入3萬億俱樂部的四川來説,工業的表現十分重要。

  測算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工業對全省GDP增長的貢獻率都在50%以上,即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中,工業要貢獻0.5個百分點。然而,當前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經濟形勢複雜程度前所未有,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工業的發展形勢同樣面臨巨大壓力。

  但會議上透出的一抹亮色,也讓人感受到四川工業蓄積的能量。

  作為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瀘州瞄準豐富的醫療資源、雄厚的化工基礎等優勢,將醫藥産業作為全市産業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殺出”一匹“黑馬”,僅瀘州高新區醫藥産業園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速超過20%。

  企業更在抓緊市場的變化。今年初,四川六合鍛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熊建新就押下大注——投資5億元啟動航空燃機材料技改項目,這一金額比公司建廠時投入的3億元還多。“鋼鐵産業面臨産能過剩等諸多壓力,如果還不將技術創新、結構調整作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那可能就真的沒出路了。”熊建新透露,即便內部對押注技改存在不同聲音,“但是現在必須專注轉型發展,不能等死”。

  2013年底,我省就提出“轉型才能更好發展”,在工業戰線,這樣的行動已經開展——

  成都已制定了《成都製造2025》規劃,加快推進産業提質增效升級;南充探索建立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成長型新興産業發展推進方案;達州以14家重點企業、54個重點項目轉型升級示範為抓手,強力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在工業經濟穩增長的基礎上,四川工業迎難而上。

  轉發展方式

  存量調結構,增量調方向

  盤活存量推動工業行穩致遠,培育新的工業增長點解決項目“青黃不接”

  2015年以來,無論國內國外,彩電、冰箱、空調的銷量都在下降,包括筆記型電腦在內的電子産品都面臨市場飽和。對長虹集團來説,這是最近20年都沒有見過的情況。

  企業發展的方式必須轉變!長虹正在進行“大船調頭”。在推進智慧化轉型戰略中,這家傳統的家電企業在7月推出全國首個完全開放協同的“智慧社區下的智慧家庭”服務模式,邁向“終端+應用+服務”的跨界融合發展方向。

  長虹的轉型不是孤案。成都三泰電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浩物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南車玉柴四川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等也著力創新,加速轉型……

  省經信委主任陳新有認為,這一輪經濟調整中,過去幾年粗放發展的企業遇到的困難將越來越大,部分企業甚至會被淘汰出局,“推動工業行穩致遠,必須要注重盤活企業存量,充分發揮傳統産業優勢”。

  但工業行穩致遠,還需堅持“存量調結構,增量調方向”。在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看來,“加快培育一批新的工業增長點,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工業項目‘青黃不接’的問題,但是起點必須高、眼光更不能低。”

  五大高端成長型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則為四川在發展高端産業和産業高端上下好“先手棋”,為四川對接《中國製造2025》創造堅實基礎。

  以新能源汽車産業為例,上半年産量增長近3倍,應用推廣更在提速。國慶節前,野馬汽車成都生産基地向成都長途汽車運輸(集團)公司交付首批30輛重型純電動客車,這也成為國內首批投入公路客運的新能源客車示範線路運營車輛。

  高速路上的新能源汽車也有望儘快開起來。為滿足電動汽車在長距離高速公路行駛過程中的充電需求,四川計劃在成德綿、成自瀘、成南高速開展城際間充電樁示範建設。

  省經濟和資訊化委還透露,將在資訊安全、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産業推進上切實發揮好牽頭作用,突出重點産品培育、重大技術轉化應用,抓好資訊安全産業園、安全手機、電視晶片、燃機、新能源汽車和通用航空産業園等重大示範項目建設。

  轉支援方向

  由政府主導轉為市場主導

  政府要做的就是修路,路修好了,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自然就提速了

  最近,不少企業都注意到這樣一條消息:我省將再出臺一系列針對性很強的支援措施,堅持“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穩增長。

  在穩增長“壓力山大”的今年,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著力發揮政府資金的杠桿和撬動作用則更多成為四川支援工業發展的選擇。

  8月20日,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與四川産業振興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開展深度合作,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在籌建四川省資訊安全和積體電路産業投資基金的基礎上,雙方擬籌建航空與燃機産業基金、新能源汽車産業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並開展産業項目合作事宜。

  在國辰産業投資基金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張華雲看來,過去基於研發和産業化項目的財政資金支援,“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項目申請和拿到資金的過程中,企業沒有來自市場的壓力和還錢的壓力。”

  最新的動態是,2016年省級工業發展資金即將開始申報,已確定包括“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與創新驅動資金”、“技術改造與淘汰落後産能資金”、“産業園區發展引導資金”等科目。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省級工業發展資金在使用方式上,除補助、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外,未來將更多采用基金和風險補償等市場化方式。

  轉變支援方式,更體現在抓落實的方式上。

  抓細——堅持“一地一策”“一業一策”“一企一策”。

  目前已對全省工業總産值前50戶企業進行調研,幫助協調解決企業生産經營中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同時推動落實汽車、鋼鐵、安全手機等“四川造”産品的市場拓展及應用政策。

  抓長——在結構調整、經濟運作、資訊化建設等方面都需要建立完善長效工作機制。

  目前,我省不少産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方案已經出爐,下一步關鍵是要從省市銜接、部門聯動入手,建立運作聯席會議機制,建立産業發展動態監測體系。

  亦如一名長期關注四川工業發展的學者所言:政府要做的就是修路,路修好了,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自然就提速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