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民資激活一池金融春水

  • 發佈時間:2015-10-12 23:29:3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延霞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引入競爭,打破壟斷,一直是我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十二五”期間,我國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步伐明顯加快,渠道增多、機構增加、比例增長。我們期待,隨著民間資本的不斷發展壯大,這條“鯰魚”能夠真正激活金融一池春水,滿足人們對銀行更好服務百姓和實體經濟的真切期待。

  民資加速進入銀行業

  從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就開始有序推進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十二五”期間,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步伐明顯加快。

  銀監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有100余家中小商業銀行的民間資本佔比超過50%,其中部分為100%民間資本;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民間資本佔比超過90%,村鎮銀行民間資本佔比超過72%。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取得歷史性突破。

  據了解,我國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有四種模式:一是由民營企業自主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業金融機構。目前我國已試點設立5家民營銀行、5家民營金融租賃公司和2家民營消費金融公司;二是由民間資本與主發起銀行共同設立村鎮銀行。我國1200多家村鎮銀行中有93%引進了民間資本;三是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組改制。目前民間資本參與組建農村商業銀行佔比達85%,參股城市商業銀行佔比達56%;四是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入股。目前20家境內外上市銀行中,境內外民間資本持有股份價值約佔上市銀行總市值的25%。“可以説,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機構類型已全部開放,廣大民間資本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意願、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自主選擇。”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

  專家表示,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發揮其來自民間、貼近民眾的天然特點,有效填補了銀行服務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健全了我國銀行體系、促進了銀行市場的競爭,增強了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民營銀行開啟破冰之旅

  民營銀行試點的啟動是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改革進程中的亮點。我國民營銀行早在1996年就有第一家亮相,但此後鮮有新的進展,銀行業國有資本長期處於主導地位。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2014年3月,銀監會正式啟動民營銀行試點工作。目前首批5家民營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已全部開業。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結構調整轉型,需要融入更多創新創業因素,發展民營銀行可以利用其來自民間、熟悉民企、貼近民眾的特點,彌補傳統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三農”方面的不足。

  今年6月銀監會出臺《關於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對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基本原則、準入條件、許可程式、監管要求作出了明確規定。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我國民營銀行將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

  據了解,民營銀行從試點到現在,許多民營企業對設立民營銀行表示出較大的熱情和興趣,已有40多家企業表達過申請設立民營銀行的意向。

  期待民資的“鯰魚效應”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以大中型銀行為主,大銀行的特性使其天然地願意服務大客戶,難以滿足小微企業的要求。長期形成的壟斷地位,也造成了其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對公眾的服務意識不強。業界一直對民營銀行寄予厚望,希望借助這一改革創新,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多元化金融服務。“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援下,預計‘十三五’期間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的規模和速度都會有較大提升,力量也會逐步發展壯大。”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然而,在目前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民營銀行要很好地生存並不容易。受益於金融改革的政策環境,民營銀行得以誕生。但隨之而來的利率市場化也是其面臨的嚴峻挑戰,加上網際網路金融的迅猛發展,銀行業“躺著掙錢”的時代一去不返。“在保障存款人利益、股東盈利、合規經營等多方壓力下,民營銀行能否堅持自身定位,不走傳統銀行的老路,有待時間檢驗。”一位民營銀行行長説。

  郭田勇表示,希望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中國能夠有數量更多、經營模式更加差異化的民營銀行,更好地支援小微企業和“三農”,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