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告別“手記”用上“手機”

  • 發佈時間:2015-10-12 07:31:3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在育種基地,科研人員會隨手拿著一個小本,他們用這個本本來記錄試驗數據,“網際網路+”襲來,育種科研也需要邁入資訊化時代了,告別“手記”用上“手機”,帶來不一樣的效率,本

  范亞旭本報記者張培奇文/圖

  仲秋時節,記者來到河南省鶴壁農科院試驗田裏,陽光下個個顆粒飽滿等待收穫玉米棒,在微風中略動。在試驗田地頭,一排豎立起的標識牌十分醒目。“標識牌上標注的是玉米品種資訊及二維碼標識,只要用手機掃描一下便可以了解玉米品種長勢資訊。”鶴壁市農科院研究員常建智説。

  二維碼標識只是鶴壁農科院採用“網際網路+”農業科研智慧化管理系統的冰山一角。為適應農業科研大數據的要求,鶴壁農科院投資30多萬元,引入了“網際網路+”農業科研智慧化管理系統。鶴壁市農科院黨委書記郭民華介紹,鶴壁市農科院在全國農業科研院所中率先使用“網際網路+”農業科研智慧化管理系統,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讓育種更加直觀。

  “讓農戶更加直觀地了解玉米的栽培管理方法、生長週期、血緣等資訊。管理時上多少肥料,掃一下二維碼就清晰可見。”

  試驗田內一個個玉米品種通過標識牌成方連片地展示在眼前。作為國家展示田示範點,鶴壁農科院為新品種的推廣前期做足工作,早在玉米播種期科研人員就用獨創的玉米精準播種方式,利用縱橫垂直交錯的繩子精準定位點播種子,保證玉米種植密度,不多株、不少株、不偏株。標識牌上添加的二維碼又能夠直接掃描顯示玉米品種的特徵特性、各生育期適宜的氣象條件、管理技術要點等資訊。

  “整個鶴壁農科院試驗田內設國家展示田玉米品種有11個,且全部已經通過國審的品種,二維碼的使用可以讓大家更清楚地了解玉米的特徵特性、栽培管理方法、生産氣象條件等。”常建智介紹,我們定期組織開現場觀摩會,讓種糧大戶、合作社、種子購銷企業等來親自看玉米的生長性狀,通過二維碼記錄玉米的整個長勢,讓玉米品種推廣變得可視化。同時通過分析品種長勢、環境適應性等選擇各項性能最好的品種進行推廣。

  因為二維碼的使用可以讓農戶更加直觀地了解玉米的栽培管理方法、生長週期、血緣等資訊。管理時上多少肥料,掃一下二維碼就清晰可見。“這對種植戶也起到指導玉米生産的作用,無形中對種植戶也進行了一次指導培訓。”常建智説,玉米在本地究竟長得怎麼樣,老百姓、經銷商、技術員都清楚了,明年種子品種選擇權交由老百姓決定。

  “品種名稱:浚單29。品種來源:浚313×浚66。審定編號:國審玉2011012。技術要點:1.播期和密度:6月15日前播種,種植密度每畝4500株左右。2.田間管理:使用玉米專用包衣劑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苗期注意防治薊馬、棉鈴蟲等蟲害,保證苗齊苗壯;苗期少施肥,大喇叭口期重施肥,同時用辛硫磷顆粒劑丟心,防止玉米螟和蚜蟲。”記者拿起手機隨機掃描了一個二維碼幾秒鐘後顯示。

  “實現育種全程資訊化,將數據庫伺服器、科研主管材料管理、技術人員田間數據、育种家上報數據等互聯互通。”

  “再等上一週的時間玉米就可以收了。”在試驗地裏,常建智看著和同事們一起培育出的玉米長勢優良,顆粒也已經飽滿,臉上露出了笑容。

  如今,鶴壁農科院把生産與科研結合,根據玉米育種不同環節,在組合鑒定方面每年種植上萬個小區,每個小區通過軟體實現智慧化管理。“‘網際網路+’農業科研智慧化管理系統投入使用後,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實現了省時省工,起到了提高工作效率作用。”常建智説。

  鶴壁農科院分子育種實驗室主任王幫太介紹,系統還可以實現田間數據調查無紙化,實現育種材料編碼條碼化。在試驗田裏,記者見到每個片區的玉米葉上都附帶著一個條碼。王幫太説,這些條碼是為了方便玉米育種數據資訊的收集管理。“以前我們在田間調查玉米農藝性狀全部是拿著實驗本,一邊測量一邊記錄,回去還要把記錄的內容輸入電腦中,這之間就容易出現誤差;而現在有了田間數據採集器,和掃描二維碼一樣直接採集到玉米的生長資訊,同步上傳輸入電腦數據庫裏了,省去了很多環節。”

  如今,鶴壁農科院的高科技育種新模式,通過移動育種數據採集設備,直接對田間玉米進行條碼掃描識別,從而完成對玉米資訊數據的採集。“採集後的資訊全部由電腦列印,種子袋也有以前的手寫全部實現了標簽化,減少了誤差。”王幫太説。

  系統還具有玉米育種材料世代追蹤的功能。王幫太介紹,每個玉米組合都是通過母本、父本雜交後形成的,系統可以快速、準確地將其來源查出來,便於科研過程中培育管理。

  通過智慧化管理系統鶴壁農科院實現了育種全程資訊化。這個過程中鶴壁農科院將實現數據庫伺服器、科研主管材料管理、技術人員田間數據、育种家上報數據等互聯互通。王幫太介紹,科研主管實現育種數據查詢、審核,然後通過人員許可權設定,制定採集任務,並形成一套育種目標、方案;而育種基地的育種技術人員則不斷接受採集任務、上報基地採集數據,試驗基地的育种家同時不斷地對數據進行查詢,接受任務、上報數據,這個過程中加快玉米新品種的培育。

  “系統最大的功能是規範管理,輔助育種科研,減少誤差、降低失誤率,加速育種進程。”

  到今年年底鶴壁市農科院將實現種質資源庫管理,提供育種材料庫存動態管理,育種圖文資料存檔及種質係譜溯源資訊;並支援自交係材料選育管理及雜交材料管理,玉米品種、自交係材料分析。“建好後我們將多年以來收集的3000多份豐富的玉米育種材料全部導入到種質庫,然後逐步把資訊輸入到裏面,形成完整的種質資源庫管理系統。”常建智説。

  通過系統鶴壁農科院已經實現了田間資訊溯源,可以直接選擇看到品種的親本及其圖片,與親本進行更加直觀的對比。“科研不能僅憑記憶,特別是做品種鑒定時,要去查出産品的特性,以前要翻箱倒櫃翻閱記錄本看前幾年的材料,現在我們只需要輸入內容,系統可以直接搜索查看。”王幫太説。

  在田間種植管理和優良品種的展示中,系統已經發揮了作用,功能同時還在逐步完善。王幫太説,全程試驗地的監控系統中,除了能夠控制鶴壁基地以外,同樣能夠監控到海南基地。“海南140多畝的試驗田在鶴壁全天24小時都能夠監控到。”

  鶴壁市農科院還通過系統收集田間多點多材料文本數據,利用田間數據採集器拍照,系統對照片集中收集管理,經過分析處理産生玉米最新生長數據,二維碼、條碼系統數據隨之更新。“以前需要20名工作人員忙上一週的測量、記錄、統計工作,現在3名工作人員3天就能完成。”常建智説,這也實現了年與年之間的長勢對比,需要數據時可以隨時調出來。

  在鶴壁農科院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在對玉米籽粒提取其DNA,王幫太向記者介紹,所檢測的DNA通過數據材料分析來對玉米新材料進行輔助選擇。對種質資源庫存放的穩定育種材料進行種質資源類群劃分,為常規育種提供可靠的數據。一個完善的數據庫需要長期的數據積累工作,包括材料的豐富性、性狀的準確性、多樣性等,而這所有的工作都離不開網際網路智慧系統的支援。

  對於玉米品種培育、選育是一個漫長且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系統最大的功能是規範管理,輔助育種科研,減少誤差、降低失誤率,加速育種進程。”鶴壁市農科院院長田正煊坦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