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皮書:網際網路金融監管將逐步落地
- 發佈時間:2015-10-10 20:2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電 (記者 丁棟)2015年,網際網路金融在中國得到了極大發展。10日在北京發佈的網際網路金融藍皮書預計,未來幾年將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監管年,P2P(網際網路金融點對點借貸平臺)、眾籌、徵信等領域的監管都將慢慢落地,屆時P2P行業也將被納入健康發展的軌道中來,雖然相應的徵信體系建設需要較長的時間,但也將逐步確立,並推動P2P行業的發展。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等機構共同發佈的網際網路金融藍皮書《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報告(2015)》指出,網際網路金融已經以顛覆傳統金融的面貌展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不僅傳統金融企業加大了對網際網路工具的應用,而且網際網路企業、生産性企業和技術服務企業,也加入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加上P2P、眾籌等純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推陳出新,出現了網際網路與金融水乳交融、相互促進的興盛局面。
P2P即個人通過第三方平臺在收取一定服務費用的前提下向其他個人提供小額借貸的金融模式。藍皮書指出,從發展階段來看,P2P行業已經經歷了2007—2010年的行業起步期和2011—2013年的快速發展期,從2014年開始整體逐步進入調整緩衝期;從金融的範疇來分析,P2P並不只是單純的網際網路技術創新;P2P平臺也存在著較多的不足。
“P2P網貸本質屬於金融業務,必然蘊藏著相應的風險,適當而及時的監管是這個行業保持有序高速發展的必要條件。”藍皮書對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中出現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P2P本質上是普惠金融,是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其體量難以做大。
P2P缺乏風險管理制度,風險較大,尤其是得不到銀行貸款的小微企業風險較大。國外的P2P發展可依託國外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而中國社會徵信體系仍未建立,P2P信貸平臺自行建立的信用模型難以被投資者認可,P2P具有較大風險。
此外,P2P準入門檻過低,而且消費者保護意識薄弱,加大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問題。藍皮書分析,國內P2P信貸平臺沒有義務對投資者進行教育,也沒有統一的資訊披露標準,投資者無法了解P2P運作情況,遇到爭議也沒有地方進行投訴。從統計數據來看,網路借貸行業壞賬率不低,投資、融資方的資質低於傳統金融的客戶,加之引入網際網路平臺帶來的資訊技術漏洞,整個行業的系統性風險不容忽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