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單霽翔:故宮成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藏品最豐富博物館之一

  • 發佈時間:2015-10-10 08: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佘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1925年10月10日,皇帝住了數百年的紫禁城挂上了“故宮博物院”的牌匾。從1925年到2015年,故宮博物院走過了90個春秋,從明清兩朝的天子居所轉變為世界上藏品最豐富、年接待遊客數量最多的博物館。她從歷史中走來,還要健康地走向未來。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對自己的定位很有意思——北京東城區一家文化機構的“看門人”,只不過這家文化機構歷史特別悠久、地位極其特殊。我們的談話也就從他對自己、對故宮博物院的定位開始。

  故宮人 故宮夢

  故宮既是過去的,也是今天的,還是未來的。她從歷史中走來,還要健康地走向未來

  記者:您説自己只是一家文化機構的“看門人”。故宮在您眼裏是一家怎樣的文化機構?您又打算怎麼看好它的大門?

  單霽翔:故宮舊稱紫禁城,自明永樂皇帝于1420年建成至今,已有將近600年曆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也是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産。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故宮博物院就是在明清皇宮(紫禁城)及其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成立90年來,故宮博物院為保護、傳承、傳播、研究故宮文化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但有的觀眾把故宮博物院僅僅當成是旅遊景點,其實不然。當觀眾踏入午門正門,一段奇妙的博物館之旅已經開始。

  故宮博物院的第一件“文物”就是古建築群。106萬平方米的用地和9000余間房屋,構成了故宮博物院獨一無二的博物館空間格局。故宮每年設置約40個左右的展覽,每年展出文物在1萬件左右。目前,故宮博物院還在不斷開闢新的展廳,增加展示文物的數量和品質,提升展覽效果。

  我自2012年年初來到故宮博物院,成為一名真正的“故宮人”。有的朋友問我,俗話説新官上任“三把火”,你的“三把火”準備從哪燒起?我告訴他,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木結構古建築群,故宮保護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也沒有,好在我的名字裏有“雨”,我倒準備好“水”了。雖然是開玩笑,我的意思是,做好故宮博物院的工作,首要的責任是確保安全。

  故宮的木結構建築、文物藏品都具有極高的綜合價值,這裡又是接待觀眾任務最為繁重的博物館,因此無論安防工作,還是消防工作,都存在複雜性和嚴峻性,保護任務極其繁重。防火、防盜、防踩踏、防突發事件,這些永遠是我們頭上的“緊箍咒”。

  2012年5月,故宮博物院通過文化部向國務院提出開展“平安故宮”工程的建議,以徹底解決故宮存在的火災隱患、盜竊隱患、震災隱患、藏品自然損壞隱患、文物庫房隱患、基礎設施隱患、觀眾安全隱患等7大安全問題。該工程2013年4月實施後,至今七個子項目均有進展。

  我認為,故宮既是北京的,也是全國的,還是世界的;故宮既是過去的,也是今天的,還是未來的。她從歷史中走來,還要健康地走向未來。

  記者:2020年就是紫禁城建成600週年紀念。5年之後的故宮會是什麼樣?您希望後人如何評價您這一代故宮人?

  單霽翔:延續和發展故宮博物院的事業,讓故宮文化感染更多公眾的心靈,是每一位“故宮人”的責任所在。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時,對故宮博物院來説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年份,兩項史無前例的重要文化遺産保護工程——“故宮整體修繕”工程和“平安故宮”工程都將完成規劃目標,使故宮博物院進入安全穩定的健康狀態。同時,我們還將完善學術研究中心和建立科技保護平臺,實現學術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和專業人才不斷匯聚;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務水準,邁進世界一流博物館行列。

  這些目標和願景總結起來,就是我們這一代故宮人的“故宮夢”,也是希望百年以後世人能夠給予的評價:保護故宮古建築群、文物藏品、觀眾平安,實現“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提升博物館專業化功能、發揮博物館社會職能,實現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

  新故宮 新故事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文化遺産,文物保護、展覽陳設、觀眾服務、文化傳播都是職責所在

  記者:正在展出的《石渠寶笈》特展堪稱史上最熱展覽。坐擁無數寶貝的故宮如何才能更好地滿足觀眾的期待?

  單霽翔:最近,故宮博物院向社會呈上了包括《石渠寶笈》特展在內的18場精彩的展覽,讓更多觀眾同享文化盛宴。

  隨著故宮整體修繕工程的進展,故宮博物院的開放區域由2002年的30%,目前已經增加到了52%。這項工作我們還要繼續推進,一是擴大開放面積,今年將陸續開放五個新的參觀區域,開放區域比例將由目前的52%達到65%;二是舉辦系列展覽活動,帶給觀眾更震撼、完整的參觀體驗。

  其一,將開放慈寧宮、慈寧宮花園和壽康宮所在的西部區域。比如,慈寧宮區域將作為雕塑館進行展覽佈置和陳設,展出約400件雕塑文物,年代跨度從戰國跨越到清朝。

  其二,將故宮東華門作為古建築館,專門展示壯美的古代建築群和精美的古建文物藏品。觀眾還可以登上東華門城樓觀賞故宮古建築群,並開放東南一段城墻,使觀眾能夠從東華門城樓出發,沿著城墻向南參觀,經過東南角樓向西到達午門—雁翅樓展廳,這樣大約可以參觀紫禁城1/6左右的城墻,使觀眾獲得難得的文化體驗。特別是以往人們只能遠遠眺望紫禁城角樓的精美絕倫,將來可以近距離觀賞這一經典文物建築,還可以進入內部仔細參觀。

  其三,整體改造完成後的東、西雁翅樓展廳將與午門展廳組合成為故宮博物院面積最大、功能最全、規格最高的現代化展區,也是世界上最為獨特的博物館展廳,居高臨下,氣宇軒昂。

  其四,端門是觀眾參觀故宮博物院的第一站。故宮博物院擬將端門建成一座數字展廳,把院藏珍貴文物中較為脆弱難以展出的文物、或實物展覽中難以表達的內容以數字形態呈現給觀眾,以新媒體互動手段滿足傳統文化的傳播需求,同時又保障了文物安全,更可以激發觀眾對實體文物的興趣。現在可以看到第一期數字大展的主題為“故宮是座博物館”,其中包含“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紫禁集萃·故宮藏珍”“紫禁城·天子的宮殿”三大區域,通過完整的參觀流線,從故宮歷史、館藏、建築三個方面向觀眾簡明扼要地介紹“故宮是什麼”“故宮有什麼”“來故宮看什麼”。

  故宮博物院的事業是永遠的事業,我們希望通過“平安故宮”工程、“故宮整體修繕”工程和周邊環境整治,將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記者:這兩年故宮的文創産品和新媒體開發工作頗有亮色。古老的故宮如何看待新媒體的衝擊,應對網際網路時代的挑戰?

  單霽翔:故宮博物院在文化産品研發上,不斷增強研發水準、豐富內容、推陳出新,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公眾需求、時尚趣味相結合,讓更多觀眾“把故宮文化帶回家”。

  通過深入挖掘歷史資訊和文化價值,故宮博物院成功推出了系列故宮文化創意新産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故宮娃娃、朝珠耳機、手機殼等具有“萌”這一特徵的文創産品獲得諸多美譽,一度缺貨;2015年度《故宮日曆》成為各大書店的暢銷書,經歷了多次加印,總發行量達到了23萬冊,豐富的文化內涵、創意的設計將厚重的故宮文化傳遞給大眾;五款App應用逐個發佈,形成系列,讓“故宮出品”成為精品的代表,雅致的《胤禛美人圖》《韓熙載夜宴圖》,萌萌的《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內涵豐富、實用的《每日故宮》,都是品質精良,寓教于樂,獲得了很多用戶的美譽。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文化遺産,也是公益性的文化機構,文物保護、展覽陳設、觀眾服務、文化傳播等都是故宮博物院的職責所在,都需要全體故宮人努力做好、不斷提升。

  更開放 更自信

  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們與全世界共分享

  記者:提到故宮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台北故宮。兩岸故宮除了比房子,比寶貝,交流互動的情況如何?您認為兩岸故宮應該是什麼樣的關係?

  單霽翔:自2009年,兩岸故宮院長首次實現互訪,並達成建立合作、展覽交流、人員互訪、學術交流等方面的“八項共識”以來,兩岸故宮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高層來訪和溝通,共同制定雙方未來合作方向,兩岸故宮交流的新局面從此打開。

  目前,雙方的交流已發展到了機制化和常態化的新階段。兩岸故宮在傳統管理方法上具有共同性,在具體文物差異上又有互補性。我們以“八項共識”為框架,將合作的領域由展覽和人員交流發展至科學研究、圖書出版、文創産品研發、數字技術應用等領域。

  兩岸故宮今年也將合作或各自舉辦多個活動,共同慶祝故宮博物院成立90週年。比如,目前雙方已確定於今年10月聯合推出“郎世寧來華300年特展”,屆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8幅郎世寧作品將赴臺參展,包括《郎世寧畫弘歷射獵聚餐圖軸》《郎世寧畫果親王允禮像冊》《郎世寧八駿圖卷》等珍品。

  兩個分隔在海峽兩岸的博物院,其藏品都主要來自清代宮廷舊藏,各有所長、互為補充,可謂同根同源。兩岸故宮血脈相連,代表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另外,兩岸故宮都是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博物館,是公益性的文化機構,都在為如何更好地保護、研究與利用這些文物藏品,更好地實現社會教育、文化傳播等職能而不懈努力。加強兩岸故宮的交往能夠切實促進兩岸同胞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知感和歸屬感,並對兩岸文化交流産生積極的效用和深遠的影響。這不僅僅是兩岸故宮人所期待與歡迎的,更是兩岸民眾的普遍願望。

  記者:目前故宮在國際博物館界處於怎樣的地位?故宮將如何增強自己的國際影響力?

  單霽翔: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每年接待觀眾數量都在千萬人次以上,2012年參觀故宮的人數就已經突破1500萬人次,比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等世界級博物館均高出數百萬,成為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藏品最為豐富的博物館之一。

  依託豐厚的藏品、紮實的研究水準,故宮不僅舉辦各類涉外展覽,還經常支援國內兄弟博物館舉辦展覽,每年組織參與境外展覽10余場,境內展覽10余場,年均展出文物近1萬件,為全國以及世界各地觀眾了解故宮藏品、故宮文化和中華文化提供了機會。

  隨著故宮博物院的國際影響力逐漸增加,與很多國際著名博物館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合作領域包括展覽、文物保護、科學研究等各個方面,確立了故宮博物院在國際博物館領域的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我國外交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後,故宮博物院將以更加開放自信的態度,更加開闊活躍的思路開展對外交流工作,充分發揮故宮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影響力,進一步加大“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力度,更好地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大局服務,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 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