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超級稻走出“攻關片”能打多少糧

  • 發佈時間:2015-10-09 01:31:2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再過一兩個禮拜,長沙縣高橋鎮農民王海軍種植的近30畝超級雜交稻就有收成了。不管天氣如何,他每天都到這片“特殊”稻田,察看稻子長勢。

  這是湖南省唯一的“全綠色”稻田,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的實驗基地。從育種到收割,不打化學農藥,只以科學方法施加與普通農田無異的有機肥量,採用以物理和生物手段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治蟲害。目的就是看老百姓最關注的超級稻不用高肥、高成本,到底能種出多少糧食。

  “Y兩優900”育種者、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雜種優勢機理研究方向首席科學家鄧啟雲預測,這裡畝産能達750公斤左右。“我們今年首次做綠色防控法栽培水稻實驗。”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副所長張玉燭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截至目前,測試發現在相同條件下,超級稻品種能更好的利用光能和吸收肥料,其增産並不只在特殊條件才能實現。

  比起超級稻百畝連片攻關不斷刷新的超高産世界紀錄,大家更關注這項領先世界的科研成果推廣應用潛力及表現。9月15日,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長沙市科技新聞學會舉辦的超級稻科普沙龍上,媒體與專家首度直面“敏感問題”。

  超級稻是轉基因的嗎?

  不久前,記者與一高校朋友聊天,談及超級稻,對方脫口而出:“超級稻不都説是轉基因嗎?能吃、好吃嗎?”轉基因、依賴高肥、片面追求高産……加上鬧得滿城風雨的減産絕收事件,超級稻真不“太平”。這些也間接影響到超級稻推廣。

  1996年農業部立項“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形態改良與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的技術路線”指導下,超級稻百畝片攻關已完成4期目標,突破1000公斤。如果以水稻1.0定義常規稻,雜交稻、超級稻則分別代表了水稻2.0、水稻3.0。媒體報道幾乎都集中在高産這個水稻升級版的顯性指標上,米質和抗性很少提及。

  鄧啟雲表示,量增和質優是超級稻選育並舉的兩大指標,也已做到和諧統一。他坦言,高度市場化的米業,僅高産而沒好口感和營養,不會有消費者埋單。超級稻Y兩優系列,就是堅持廣適性、優質、超高産同步改良選育出的品種。以這系列超級稻為例,現累計種植超1.44億畝,比常規品種增産93.6億公斤,創造經濟效益234億元。

  “超級稻絕對不是轉基因。”在瀏陽袁創超級稻新品種展示基地,鄧啟雲堅定地對媒體表示,“我們一直採用常規育種和分子育種,從未使用過轉基因。”他還興奮地指著一個研發新品種,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是採用傳統三係法培育的,它的潛力産量很可能達17噸/公頃。三係法配組不自由,比兩係法培育難度更大,因此近年來三係法沒太多新進展,但三係法不育係育性不受溫度影響,制種更安全。我們一直在嘗試突破與攻關。”

  超級稻大面積種植為啥不能高産?

  超級稻百畝連片攻關品種的大田表現,與攻關測産數據明顯有差距,難怪老百姓質疑超級稻走出攻關片後,高産還是否“靠譜”。

  張玉燭道出了超級稻的“難言之隱”:水稻育種創新已翻頁,但農民的栽培理念和“功夫”仍停留在上個時代。他稱之為水稻3.0與栽培2.0甚至1.0的“錯位”融合。張玉燭介紹,圍繞超級稻選育及推廣同步開展的綠色生産技術研究中,就有針對超高産易引發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除利用稻螟赤眼蜂寄生害蟲卵消滅鱗翅目害蟲、以微生物發酵誘導病害抗性、利用稻田天敵保育技術防治稻飛虱、採用益害昆蟲分離誘蟲燈外,還有“生物控草肥”控制田間雜草等新技術的使用。上述技術,能讓引起安徽萬畝超級稻減産絕收、有“水稻癌症”之稱的稻瘟病來襲時,病株率銳減至不足0.48%,紋枯病産量損失約1%,稻曲病粒率小于萬分之一。但這些技術尚未被農民普遍掌握。這也是隨著超級稻品種産量級別增加,農戶種植産量折算率反而遞減的主因之一。

  王海軍也表示,選對品種,依照特性種植,超級稻其實很省心,除幾個關鍵生長期,多數時間無論管不管,它都生長得很好。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數據顯示,相同普通栽培條件下,超級稻組合比普通雜交水稻具更高産量水準;相同栽培條件下,各期超級稻“農戶産量/專家産量”的折扣率雖不斷減少,但實際增産幅度始終穩定在10%以上。

  超級雜交稻的增産邏輯是依靠大水大肥模式嗎?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常碩的研究結果出人意料——增産最大功臣是太陽光。他以審定最早的兩優培九、國內推廣面積最大的Y兩優1號、目前産量潛力最高的Y兩優900三種超級稻為研究對象,從不同時期和不同葉位、單葉凈光合速率和群體光合速率上,對超級稻的太陽光利用進行實驗分析。結果顯示,兩優培九在不同生育時期,劍葉單葉凈光合速率顯著高於前代三係高産雜交水稻汕優63,Y兩優1號可根據作物不同生育時期的需要靈活分配光合能力,Y兩優900保持Y兩優1號光合優勢的同時,在生物學産量和穗粒數上實現新的增長,增産潛力更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