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黑龍江:17位院士把脈獻策轉型發展 雲南:讓有創新貢獻的人才“名利雙收”

  • 發佈時間:2015-10-09 01:30:5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徐雯燁 石依諾 記者李麗雲)五天兩地、17位院士、9份有價值建議、7個意向性合作項目。9月19日至23日開展的“2015院士龍江行暨科技成果轉化諮詢會”收穫滿倉。這是黑龍江借高知高智助推經濟發展的第12次“院士龍江行”活動。

  由黑龍江省政府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合作舉辦的“院士龍江行”活動歷經十年,組建41家企業院士工作站,成為企業研發和院士成果轉化的平臺;近五年,兩院與黑龍江省企事業單位合作高科技項目273項,幫助哈電等近百家企業解決技術難題、轉化科技成果,累計為企業新增銷售收入超150億元,有力促進了高新技術成果在黑龍江落地轉化。

  會議以“先端科技引領産業升級,高新成果助力龍江發展”為主題,分別在哈爾濱市和牡丹江市舉行。由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院士帶隊的“兩院”共計17位院士,圍繞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充分挖掘創新驅動潛力、發揮科教人才大省優勢、向高新技術成果産業化要增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及黑龍江省正在開展的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等內容為龍江把脈獻策。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光電資訊科學與工程專家趙連城院士説,向精深加工的技術成果轉化要效益,如石墨資源。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生物化工專家譚天偉院士説,要注重挖掘利用黑龍江的生物質資源優勢,規劃再造一個“綠色大慶”,促進龍江轉型再發展。

  此次活動促成了多個技術成果轉化對接。如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綠色過程工程與環境工程專家張懿院士與牡丹江金鋼鑽碳化硼有限公司就奈米碳化硼的化學分析和節能工業工藝改進;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熱能工程、燃燒學專家秦裕琨院士與牡丹江熱電有限公司就熱電廠節能增效;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艦船及工業燃氣輪機裝置設計專家聞雪友院士與黑龍江華海機械有限公司就燃氣輪機部件加工工藝等項目進行對接並擬開展合作。

  科技日報訊 (記者馬波)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9月25日從雲南省省委書記李紀恒手中接過了傑出貢獻獎獎牌和300萬元獎金。與他一起獲得2014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的共有180個項目(人)。據介紹,雲南此次共拿出1193萬元用於獎勵。雲南省省長陳豪表示,“要讓科院人員獲得合理合法的回報,讓做出創新貢獻的傑出人才‘名利雙收’”。

  陳豪認為,全國經濟發展當前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現階段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發展經濟的“大邏輯”。雲南過去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驅動,傳統增長模式難以為繼,中低端産品的競爭優勢逐漸減弱,因此,全省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用好、用活、用足國家全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為雲南省帶來的全新機遇。

  陳豪説,最近去長江三角洲考察,那裏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創新氛圍非常濃烈,集聚了全國、全世界的人才。相比較,雲南人才集聚的能力還是弱項,要立足雲南實際,堅定不移地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努力形成改革與創新相互促進的生動局面。要推動人才培養和引進“雙管齊下”,在“引得來”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留得住”,大力培養和引進更多創新型人才。要把更多資源投入到“人”身上,而不是“物”身上。大力改善各類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為人才發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激發創新創業激情。要改革人才評價方式,加強科技成果運用和智慧財産權保護,健全對人才的股權、期權及分紅激勵機制,讓科技人員獲得合理合法的回報,讓做出創新貢獻的傑出人才“名利雙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