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走過27年,“上海TAXI”又到十字路口

  • 發佈時間:2015-10-08 03:29:4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傳統思維遇上網際網路,曾經作為上海城市名片的計程車行業不再平靜,各種觀點激烈碰撞。業內人士説,現在很多情況有點像1988年。這個行業究竟怎麼了?這份逾2.5萬字的調查報告,是本報記者歷時兩個多月走訪,傾聽爭議,採集數據,與行業各方面對面交談的結果,我們先後12次走訪企業和政府管理部門,採訪計程車司機、計程車企業基層管理者、計程車公司老總、專車司機、網際網路公司負責人、計程車行業協會負責人、乘客等各方人士近50人次,多次組織專家座談會,還推出微調查,體驗計程車和專車司機的日常工作,甚至跟隨交通執法總隊隊員現場執法。今天呈現出來的四個整版特別報道,是我們源於深入調查的思考,也許不完善,但卻很真實。一個共同的聲音是:努力求解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讓上海這座城市更和諧、更亮麗。

  ■本報記者 鄭紅 高淵

  契機

  20分鐘過去,還是一無所獲。

  9月26日,下午5點多,記者站在上海福州路浙江路口“叫差頭”,時間分分秒秒過去,就是沒有一輛空車停下。

  聽過不少人抱怨,上海現在“叫差頭”越來越難。記者平時自駕為主,難得叫一次就體會到這“難”字果然不是隨便説説的。

  上海人習慣把計程車叫“差頭”,這詞意可能就是從英文CHARTER(包租)音譯而來。另外,“差”在滬語中有“安排某某人做某某事”的意思,倒與這一行為的內涵頗為接近。

  在國外很多城市,坐出租其實都是件比較昂貴的事。上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叫得起計程車的人,要有一定經濟實力,因為一趟幾十元的計程車費不是筆小開支,那時計程車司機月入至少三四千,在上海絕對屬於高薪,地位相當於現在金融白領,據説“娶得起空姐”。

  不過,現在叫差頭可沒有過去那種感覺了。能不能叫到空車絕對“憑人品看運道”。

  默念好運N遍,一輛“海博”出租靠邊停下。

  整整等待26分鐘,在週末的傍晚,終於乘上計程車。

  這是一次並不愉快的體驗。事實上,在網際網路化的今天,叫出租已非“揚招”一種方式,可以喚“滴滴”,可以叫“專車”,當然也能“電調”。但體驗的結果,進一步證實了打車難的現狀。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用手機軟體叫車。但也正因為打車軟體的存在,司機做不做你的生意,理論上完全可以“自主選擇”。

  上海計程車市場原本的微瀾被攪動。

  打車軟體“忽如一夜春風來”,計程車司機駕駛臺前接上了一個個移動終端;傳統運營企業驟然間發現“司機難管了”,調度室“調度不動了”……種種糾結反映到政府管理部門,直觀感覺就是供需皆不滿意——駕駛員不滿“份子錢高、收入低、工作強度高”,老百姓直言“市場混亂、叫車難、服務品質差”。

  緩解供需矛盾,調價或許成為政府管理部門認為最顯性的杠桿,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計程車駕駛員的收入,同時抑制因為打車軟體誘惑而導致的過度需求。

  9月30日,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市交通委等部門宣佈,根據今年初出租汽車運價聽證會意見和建議,本市研究並完善了出租汽車“燃油附加費”機制和運價調整方案,近期國內成品油價連續下調,上述方案具備推出條件。今起上海市域計程車運價調整,起步費增加1元。同時,市域計程車和區域計程車全部取消燃油附加費1元。

  但在更多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調價僅僅是改革大幕掀起的一個角。

  “現在的市場很像1988年,問題很多。”

  “事實上,上海計程車市場諸多矛盾早已存在,只是網際網路的衝擊加速了它們的暴露。”

  “從某種程度上説,打車軟體的野蠻生長是件好事,給了計程車市場改革的一個契機。”

  倒帶

  似乎是27年前往事重演。

  時間倒回業內人士所説的1988年,當時的上海計程車市場是怎樣一番光景?

  “隨意繞路、黑車猖獗、收費混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老法師這樣描述。

  記者在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中看到至少有兩處記載,從中可以感受到當時計程車市場問題的嚴重性。

  一是在1988年7月18日關於“開展優質服務,改善投資環境”的講話中,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提到:“夏克強同志(記者注:時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現在外國人在將我的軍,説你別看朱鎔基叫得那麼兇,他連計程車問題都解決不了。這個要改善一下,我們搶上去行不行?我現在委託夏克強同志代表我抓出租汽車,叫作市整頓出租汽車管理領導小組,組長夏克強,代表朱鎔基。”

  二是在1988年8月19日有個專題講話“下定決心把計程車整頓好”。朱鎔基開場就頗為嚴厲:“我談談對出租汽車整頓的看法。有人説,出租汽車整頓是颳風,我看就是要刮這陣風。現在,出租汽車的經營作風已經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已經成為影響上海投資環境改善的一個重大問題了。境外的報紙特別是香港的報紙,把上海出租汽車説得一塌糊塗,確實也有這種情況。我説過外國人對上海有信心,其實信心還不是那麼足。你連出租汽車都管不好,投資環境怎麼能搞好?”

  就在朱鎔基這次講話之後四個月,即1988年底,作為整頓和規範上海出租汽車市場、改善投資環境重要舉措的大眾出租汽車公司正式成立。公司貸款6350萬元購買了500輛紅色桑塔納,同時推出“揚手即停,上客問路;電話訂車,約時不誤;電腦計費,公道合理;車輛整潔,禮貌待客”的服務舉措。

  顯然,27年前的上海計程車市場,大眾成為治理亂象的鯰魚。

  楊國平,鯰魚的掌控者,大眾出租創始人,現在是大眾交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談到20多年之前,在朱鎔基眼中“不能容忍”,問題嚴重到“影響上海投資環境”的出租汽車市場,他用一貫冷靜和幽默的語調跟記者“舉例説明”——

  “當時亂收費蠻普遍。上車218公里,下車就變228公里,就是你計程車跑了10公里,但可能只是一個起步費。因為路碼表(用於計公里數)在前面,乘客坐在後面是看不到的,數字是司機報的,發票是伊手寫的,而且路碼表很臟,看勿清爽。”

  “到浦東單程要算作來回。”

  “到楊浦,多數司機也不願意去,因為回程拉不到業務。”

  定位

  27年後的今天,上海的出租汽車市場,同樣矛盾重重。

  歷史似在輪迴,卻又不完全相同。

  當時的問題,主要出在供方,是計程車駕駛員素質相對比較低。對於市領導所説的市場整頓,計程車運營企業、老百姓,基本上是“一邊倒”支援。各方利益訴求比較一致,解決方案就是成立大眾出租,打破原有壟斷,形成有序競爭,維護市場穩定,保護百姓利益。

  如今的矛盾,表面上看看差不多,但所處行業環境已經大不相同。

  對於計程車駕駛員而言,工作辛苦程度或許差不多,收入絕對值也差不多,但這點收入在全社會中的“相對地位”在下降。過去可能也是三四千元,但放在全市平均工資也就千把元的背景下看,三四倍于平均水準的收入當然“含金量高”,駕駛員“有自豪感”。現在同樣拿這點錢或者再高個一兩千,但在上海卻已屬於“中等甚至偏下”,“職業體面感”沒了。也正因為如此,即使計程車運營企業所收的“份子錢”不增反減,但因為與駕駛員“相對收入”的下降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種傳統管理模式下的管理費所飽受批評的結果是可以想見的。

  職業心態出了問題,服務品質必受影響。近年來,上海計程車行業的整體服務水準確在倒退。最直接的不滿來自乘客:車子難叫、車容車貌臟、司機服務態度差。

  打車軟體的橫空出世,讓矛盾加速顯性化。

  計程車駕駛員忽然發現,做生意能拿獎勵,供需雙方還能“面對面”,通過手機知道需求情況,省得沒生意時到處亂開累心勞力。而打車軟體紛紛“佔領”計程車的另一結果卻是,需求被迅速放大,原來由計程車公司管理的駕駛員可以“自説自話”了。但與此同時,因為網路接單的開放和便利,大量並不具備運營資質的私家車也悄悄充當起了“計程車”、“專車”的角色,與正規計程車司機一起“搶生意”了。

  司機可以挑單,需求又有泡沫,反過來加劇了供需矛盾。

  在楊國平看來,撇開網際網路的衝擊,計程車市場的矛盾早就存在,問題的根本在於這個行業一直定位不明晰。

  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認為,在公共交通不太發達的時候,計程車應該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公共交通逐步完善,這個行業應該慢慢走向“僅是公共交通的補充”;接下來,計程車的定位應該是“滿足個性化需交通,成為綜合交通的組成部分”。

  一些計程車公司表示,計程車如果屬於公益性質,那麼上海現有不少計程車企業應該從上市公司中退出;如果走市場化之路,那麼計程車的定價機制就應該更加靈活,真正起到調節供需的作用。

  但一些專家表示,從目前來看,即使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已經非常龐大的上海,依然存在公交網路不完善的問題,加上人口規模大、土地資源少、環保壓力大等現實瓶頸,出租汽車從短時期來看,可能還是得承擔公共交通的補充角色。

  求解

  “揚手即停,上客問路;電話訂車,約時不誤;電腦計費,公道合理;車輛整潔,禮貌待客。”

  這是27年前治理出租汽車亂象的“32字方針”,是大眾出租樹立的行業服務標桿。以此標準來看,上海現在的計程車行業顯然離此有很大差距,即使是大眾出租同樣不能完全做到。

  有不少指責直對網際網路公司,認為是滴滴、優步等這樣的攪局者搞亂了市場。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網際網路叫車有其優勢:顯示目的地,避免空駛,能使供需資源有效配置;定價機制好,在大客流時會自動加價,能有效調節供需。但與此同時,也會助長駕駛員“挑肥揀瘦”。

  更為關鍵的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攪局直接觸動了目前上海計程車的管理體制——公司化管理、持牌運營。因為持牌運營,運營企業承擔安全管理職責,駕駛員有營運資質考核,對乘客投訴必須處理回復,對車輛及人身安全有相應保障,等等。而驟然入場的網際網路公司,目前似乎只能帶來移動叫車的便捷,“沒事時都叫好,出了事就麻煩”。

  那麼種種矛盾有沒有解決之道?政府治理市場亂象的邊界又在哪?

  走過27年,上海出租汽車行業又走到了新一輪改革的當口。

  求解的方向可能是“正規計程車企業與網際網路企業慢慢靠攏,最終找到一個平衡點”。比如,正規的計程車企業改進技術平臺,網際網路企業則需要規範化運作。

  上海交通管理部門的思路其實一直比較開放,對於網際網路公司給計程車行業帶來的衝擊,也並未“一禁了之”。孫建平明確表示,網際網路技術的出現,提高了計程車運作效率,但同時一些返金、獎勵等政策也拉動了非剛性需求。在他看來,專車應該是對頂燈計程車的補充。“網際網路的引入加速了計程車行業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變革,但引入網際網路技術的前提是遵循計程車行業的基本原則。”

  任何行業都有必要的遊戲規則,傳統規則的破和創新規則的立,必然會經歷一段陣痛。從1988年到2015年,上海計程車行業又走到了一個急待調整的“十字路口”,面對的種種糾結或許也是這一過程必然的歷煉。政府部門和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可能會有差異,但讓城市交通秩序更加規範,讓消費者共用便捷優質服務,讓出租汽車重新成為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亮麗名片,這應該成為各方求解最大公約數的共同目標。

  距離上一次的市場改革過去27年,我們步入了一個與當初完全不同的網際網路時代。所以,今天出租汽車運價的調整,將是改革大幕掀開的一個角。下一步的變革,可以拭目以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