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領航鑄輝煌
- 發佈時間:2015-10-07 04:45:09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哪?面積有多大?”初識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人常會問這樣的問題。可是,許多兵團人也給不出確切的答案。
秉承紅色基因,兵團人“不與民爭利,不與民爭水,不與民爭地”,所屬14個師、8個城市、176個團場,主要分佈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周邊和邊境沿線。可以説,兵團就“鑲嵌”在新疆大地上。
60年來,廣大兵團幹部職工積極創新自身發展方式,維穩戍邊實力穩步增強,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孕育經濟新動力
初秋,《經濟日報》記者來到塔克拉瑪乾大沙漠邊緣、塔裏木河南岸的兵團第一師十三團,棉田、棗園一眼望不到邊。十三團黨委書記、政委湯建軍説,國慶節一過,棉花就開始大規模採摘了,屆時幾十台大型採棉機同時作業,場面非常壯觀。
農業是兵團發展之基,一直領跑新疆乃至全國。2014年,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3%以上,棉花産量163.6萬噸,佔全國26.5%。在穩定棉糧生産的基礎上,兵團農業一直在轉型。“今年,我們加快從以一産為主向一二三産協調發展轉變,進一步調優經濟結構。”湯建軍説。
令人欣喜的是,兵團農業保持優勢的同時,所佔比重卻不斷下降。去年兵團實現生産總值1738.68億元,比上年增長16.1%;三次産業佔生産總值比重為24:45:31,第一産業佔比最小。
60年前,兵團人白手起家,建設了42個廠礦,結束了新疆沒有工業的歷史。60年後,兵團紡織服裝、食品飲料、農牧機械等支柱産業蓬勃發展,高技術産業初具規模,新型工業化成為發展主導力量。
“今年兵團開展了服務業促進年活動。”兵團發改委副主任喬永新説,今後將重點在現代物流、金融服務、商貿流通等行業引入新業態,在科教文衛、人力資源開發、健康養老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
戈壁灘上建新城
一曲悠揚動聽的《草原之夜》,讓可克達拉家喻戶曉。在這首歌曲唱響46年時,可克達拉已變身為一座新城。今年4月12日,可克達拉市掛牌成立,成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最年輕的城市。
從屯墾戍邊到建城戍邊,一代代兵團人發揚“南泥灣”精神,創造了人進沙退、戈壁變綠洲、荒原變城鎮的奇跡,建設了石河子、五家渠、阿拉爾、圖木舒克、北屯、鐵門關、雙河和可克達拉8座城市,以及6個建制鎮,100多個非建制小城鎮。
在天山南北,城市、墾區中心城鎮、一般團場城鎮、中心連隊居住區的兵團城鎮格局初步形成。兵團城鎮人口規模達到160多萬,城鎮化率由2009年的48%增加到2014年的64%,年均增加3.2%。
“城鎮化是抓手,是集聚産業、吸納人才、改善職工生産生活條件的重要載體。”十三師黨委書記、政委黃志剛認為,通過推動城鎮化,加速實現了傳統經濟形態向現代經濟形態轉型。
走進十三師火箭農場,馬路寬敞筆直、居民樓整齊劃一,超市商店、餐飲飯店等商業設施齊全。雖名為農場,卻分明是一座新城。農場黨委書記、政委趙來疆説,在推進城鎮化方面,火箭農場正從以建為主向建管並重轉變,向經營城市轉變。
兵地融合拓新路
9月19日,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奠基開工。這個保稅區位於烏魯木齊市西北、兵團十二師三坪農場區域。烏魯木齊市和兵團第十二師將共同組建管委會,將保稅區建成創新型新區和兵地融合示範先行先試區。
這是烏魯木齊與十二師推進兵地融合的最新成果。十二師大部環繞于烏魯木齊市南面、西面和北面,具有土地資源優勢,致力於推進新型工業化;烏魯木齊則具備完善的城市功能,其經濟技術開發區具有政策、體制和服務優勢,但受制于發展空間瓶頸。近年來,雙方優勢互補、加強合作,激發出發展新活力。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烏魯木齊工業園位於新疆首府近郊,雖然由十二師建設和管理,但入駐企業可享受烏魯木齊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的政策。園區黨工委書記呂治中説,“我們主動融入烏魯木齊發展規劃,從對接中尋找新動力,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
推進兵地融合,如今已成為自治區和兵團及各地、師的共識。二師鐵門關市黨委書記黃金忠説,二師始終把工作放在全局中去謀劃和推進,在園區共建、生態保護、幹部交流等方面與地方構建了長效機制,實現了互利共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