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索古城文化復興路

  • 發佈時間:2015-10-02 05:38:2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京津冀旅遊線路上,位於河北省灤縣老城區內的灤州古城如今被遊客稱為“黃金驛站”。這個規劃佔地2000畝、預計投資52億元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已成為一座集文化、旅遊、商業、會務、居住、休閒為一體的北方人文古城。

  初秋時節的灤州古城,厚墻闊瓦的東城門上,書寫著乾隆御筆的“灤州”二字。明清風格、青灰色的建築在藍天白雲下更顯清新淡雅,城內明清樣式的建築群中,遊人如織。灤州古城的景象,古老又現代。記者採訪時發現,復建重塑的灤州古城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效益與影響與日俱增。當地人認為,古城留下了千年古縣的記憶與鄉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藍圖下,古城找到了從資源型經濟向文化型經濟轉型的突破口。

  今年85歲的郝志祥是土生土長的灤縣人。“灤縣的古建築在我小時候比比皆是。不過,如今很多年輕人對於老城的記憶已經模糊。”郝志祥説,為了給“灤州古城”項目提供一個民間樣本、找回故鄉的“影子”,留下鄉愁記憶,自幼生活在古城的郝志祥開始查閱典籍資料,走訪年長的街坊鄰居和殘存遺跡。憑藉著早年對古建築的記憶,郝志祥耗時兩年多,用鋼筆和毛筆白描出了400多幅關於古城的“樣子”。

  在郝志祥老人的介紹下,記者看到,這些古建築圖畫囊括了乾隆行宮、灤州衙署、詹天佑大橋等灤縣歷史上著名的建築圖,也記下了蕭太后廟、關帝廟、文廟等有明顯地方特色的古寺圖,以及偏涼汀水旱碼頭、灤州市面圖、皮影戲等人文生活圖畫。“這是一個有故事、有歷史的古城。我們不能忘掉歷史的記憶。”郝志祥説。

  説起建設灤州古城的背景,灤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永新説:“從無到有,有中生新,這一切在灤州古城都是最好的體現。”他介紹説,2010年,對於“古城經濟”正面臨著一片楚歌,而坐擁亞洲第一大鐵礦的灤縣,從資源型經濟轉向文化型經濟確實需要勇氣。灤縣縣委、縣政府認識到,古城必須重建,這裡有太多的故事和記憶。這裡是灤州人的根,灤州人的希望。歷史、文化的根脈需要載體,資源型經濟向文化型經濟發展需要載體,第三産業振興,強縣富民更需要載體。

  參與灤州古城開發建設的灤州古鎮置業公司副總經理錢汝富介紹,灤州古城內有數不清的歷史景觀,光各類牌坊就有57處。古城建設以歷史格局為依據,以傳統街巷肌理為骨架,科學確定住宅、商業和景點建設的目標和模式。水是古城文化之魂,古城水系在整體保持北方古城風貌的基礎上,將城內水系與灤河統籌考慮,形成結構清晰、渾然一體的整體。

  數據顯示,截至到目前灤州古城已接待國內外遊客300多萬人次,預計今年遊客將突破600萬人次。張永新介紹説:“下一步,灤縣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濱水生態景觀、人文歷史景觀、商務休閒景觀、産業創意景觀等,將灤州古城打造成文化之城、産業之城、宜居之城、創意之城,探索出全新的文化復興之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