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綠葉對根的情意

  • 發佈時間:2015-10-01 04:06:4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想睡一下午,不料一直在哭。”清華大學一位學生深為話劇《馬蘭花開》中鄧稼先的愛國精神所感動。不計功名,不計得失,甚至不計生死,“兩彈元勳”鄧稼先去世的時候,骨髓裏也侵入了放射物。可當時,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和貢獻。“如果要我再生一次,我還願意做中國戈壁灘上那一朵小小的馬蘭花!用我全部的生命凝成那一瞬的光芒,用它照亮這腳下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的祖國。”天堂裏的鄧稼先如果看到了今秋的閱兵大典,看到國之重器全部中國造的壯觀,灑向大地的眼淚喲,一定滿是欣慰。

  沒有哪兩個字像“祖國”這樣,一下就能撥動我們的心弦。愛國精神,從屈原那裏一路走來,數千年賡續不斷,已成為中華民族心中最堅韌的部分。即使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仍能以道自任,不惜“文死諫,武死戰”。愈是危亡之際,愈彰愛國光輝。抗戰時期,海外華人華僑對祖國的財物捐贈竟幾近於當時中國的年財政收入。縱使千萬里,我與你心相係。那是埋在心底越久越濃的情,越遠越深的愛。

  與祖國以愛相銜,不僅因為我們生於斯長于斯,更兼這裡的文化氣質和知識體系,是悠久、獨特而偉大的。如文學、哲學,如繪畫、音樂,如建築、雕塑,如飲食、醫藥,加上中國兩個字,即足以構成民族驕傲。愛由民族自尊自信而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根系給愛國精神以無限豐沛的滋養,是愛國之本源。

  愛國心聲,其實是不同文明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共音。然而,“怎樣愛國”在遠離戰爭硝煙的和平年代卻不是一個簡單命題,遠非網上激憤一下子就可代表。愛國先要愛人,國與家,國與民,本是命運共同體,不愛身邊人,焉能愛國?不能善事父母,不能禮敬他人,充滿戾氣、錙銖必較的人如何奢談愛國?其次,愛國尤需表率,所謂政者正也,政得其民。執政者必先以恤民、利民為懷。而我們看到的腐敗和種種不良,比如裸官現象,比如資本外逃現象,不少為官者、先富者恰恰是愛國鏈軌上最薄弱的環節。為數不眾,貽害卻深。

  達成中國夢,必具中國心。為何有些人不愛國或者説不那麼愛國了?功利主義衝擊下的社會思潮蕪雜紛亂,一方面消解崇高成為某些人的時髦,另一方面也有人擺出霧霾、食品安全等問題列舉中國發展中的諸多不盡如人意。前者是教育的過失,物質建設的速度太快,沒有讓靈魂建設跟得上。愛國基於對祖國的歷史認同、文化認同、政治認同以及生態認同等等,仰賴教育樹德從幼濡染。有效的教育,重以德樹人,而非以分塑人。少年強則中國強,教育強則少年強。正官德,正師德,才能正公德。而對於中國發展的建設性意見則當以正能量視之。“國將興,聽於民。”理性愛國,應有大格局,應有大情懷。

  怎樣看當下的中國?中國向何處去?於今之要在於解開思想的扣子。發展中的問題非獨于中國,何況中國解決問題主要靠內驅力。中國向無資源侵略的原始積累,卻以世界10%的耕地解決了世界22%人口的吃飯問題,6億多人脫離了貧困,佔全世界脫貧人數的80%,單就這一點,已是世界奇跡。儘管存在各種矛盾,但中國發展規模、治理水準遠高於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中國幾十年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先導的實踐理性,較好地避免了政治、經濟的浪漫主義,避開了一個又一個西方不斷預言的所謂發展陷阱。對於問題亦未繞開走,“從老百姓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改革與法治正向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推進,強力反腐,從嚴治黨,讓人民看到了共産黨開新局樹新風的踏石足印。判斷中國未來前景,要觀大勢,不為末節障眼。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中國夢,沒有旁觀者,沒有過路客,沒有局外人。必須攜手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胼手胝足,共襄盛舉。因為永恒不變的,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我願做一隻祖國肩膀上的小鳥

  為你放歌

  把對你的愛

  鐫刻在明月之上

  即使雲翳漫卷的黑夜

  也能映在滾滾長江黃河之中

  讓你看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