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感恩偉大祖國 共建美麗新疆

  • 發佈時間:2015-09-30 05:59:3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祖國六分之一的遼闊國土上,2300萬勤勞勇敢的新疆各族兒女在愛國、奮鬥中昂揚向上,在團結、感恩中發憤圖強,迎來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週年的喜慶日子。

  金秋送爽,瓜果飄香;天山南北,喜慶祥和。“愛國、奮鬥、團結、感恩”成為60年來,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上下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重要精神支點,成為和諧穩定、續寫輝煌的強大精神動力。

  ——沒有國,哪有家;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愛國精神激發出穩疆興疆的強大動力。

  在新疆這片熱土上,熱愛祖國是堅定的信仰:

  “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要愛國愛疆、團結奉獻、勤勞互助、開放進取,反暴力、講法治、講秩序,為建設繁榮富裕文明和諧的巴楚而努力!”這是一位有著51年黨齡、已經80歲高齡的維吾爾族老人阿不力孜·努來克一生維護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穩定、建設美好家園的鏗鏘誓言。

  溫宿縣吐木秀克鎮蘭幹村的七旬老人胡達拜地,20年如一日在農家院升國旗,以這種神聖儀式感染群眾,凝聚人心。

  帕米爾高原,布茹瑪汗·毛勒朵大媽多年義務巡邊,在邊界線的無數個石塊刻上“中國”兩個字。

  在北京大學學習的新疆籍學子,大聲説出“家鄉賜予我們生命,祖國賦予我們靈魂”,表達對祖國的拳拳之心。

  新疆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神聖職責和共同願望。

  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自治區黨委把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放在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上,深入開展“五個認同”教育,強化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産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

  在今天,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繁榮邊疆、鞏固邊防、建立牢固的西北屏障,是最現實、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新疆各族幹部群眾作為做好新疆工作的主體和中央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大力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將國家的支援同自身的努力結合起來,真正實現穩疆興疆、富民固邊目標,也是具體、生動的愛國主義的體現。

  愛祖國、愛新疆的情懷,正在天山南北的大地上發芽生長。

  ——艱苦奮鬥,玉汝于成。戈壁驚開新世界,後來居上看新疆。奮鬥是勤勞勇敢的新疆各族人民所秉承的優秀傳統品質。

  自古以來,在祖國的西北邊陲,新疆各族兒女辛苦耕耘、砥礪奮進,建設自己的家園,創造出了許多舉世矚目的物質文化成果。

  “新疆效率”“新疆能力”“新疆自信”——一個個奮鬥的思想火花,點燃了邊疆兒女建設美好新疆的巨大熱情,成為推動新疆穩定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引擎”。各族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一經激發,便暴發出巨大能量。

  因為奮鬥,新疆多項指標增速躍居全國前列,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令人振奮的歷史性變化。2014年,新疆地區生産總值達到9273.46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55年增長115.6倍,年均增長8.3%,比同期全國增速快0.2個百分點。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碩果纍纍。

  因為奮鬥,2010年6月提出定居興牧水利工程,15天后項目開工;掀起打造服務型政府的“效能風暴”,強力推進各項工作的“主題周”活動相繼開展……

  因為奮鬥,在發揮主體作用的前提下,19個援疆省市所提供的支援發揮最大效應,提高著新疆的自生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當前,新疆面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重要機遇,新疆各族人民把改革創新、開拓進取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向改革要發展的動力,向創新要發展的空間,在不斷開拓進取中,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強大動力。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讓新疆各民族共用發展進步成果。

  合則俱榮,分則俱損。新疆的歷史就是各族人民共同抵禦外侮、共同艱苦奮鬥、共同開發建設的歷史。歷史已經反覆證明,團結是福,分裂是禍。中華民族大家庭,什麼時候團結和睦,什麼時候就國運昌隆、人民幸福;什麼時候分崩離析,什麼時候就受人欺淩、民不聊生。

  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把民族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邁出新的重要步伐。

  深入開展“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持續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得到鞏固發展。

  在皮山,農民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和相距800公里外的兵團女職工尤良英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樸實的尤良英説:我們是一家人,他富了,我就高興。

  在澤普,好支書劉國忠帶領黨員群眾艱苦創業,使科克墩村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從不足300元增加到7000元。

  在達西村,各族村民“有馕掰開一塊吃”,一起艱苦奮鬥,一起創業致富,用血、用汗、用淚在亙古荒涼的鹽鹼地上,建起全疆知名的富裕村、紅旗村。

  吳登雲、阿尼帕·阿力馬洪、居馬泰·俄白克、阿裏木江·哈力克、莊仕華……與這些名字有關的一個個民族團結故事感動了山河,溫暖了歲月,成為人們心中的精神坐標。

  “篝火能將嚴寒驅散,團結能把困難嚇跑”,這句維吾爾族諺語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近年來,面對暴力恐怖分子的罪惡行徑和宗教極端勢力散佈的歪理邪説,各族幹部群眾挺身而出開展鬥爭;廣大少數民族幹部群眾、愛國宗教人士、知名專家學者、大中學生紛紛發出了“共同向宗教極端思想説不,共同向暴力恐怖分子出拳”的疾呼。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結出團結、和諧的碩果。人人珍惜民族團結,全社會維護民族團結的生動景象隨處可見;唇齒相依、水乳交融、誰也離不開誰的和諧民族關係成為新疆大地最美的風景線。

  ——“感恩于中央和全國人民對新疆的關心支援,愈加堅定了新疆各族兒女為建設美好新疆而不懈努力的信心和決心。”

  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封閉落後,到“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的嶄新氣象,再到今天走上譜寫中國夢新疆篇章的奮進之路,新疆用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詮釋著祖國大家庭內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盛景。

  國慶節前夕,在塔裏木盆地西南緣的若羌縣,棗農用紅棗擺出心形圖案和“60年”字樣,表達自己對祖國、對新疆的感恩和祝福之情;

  “新疆的各族人民對我恩重如山。”81歲的當代著名作家王蒙,憑藉具有濃郁新疆風情的小説《這邊風景》摘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桂冠。他説:“我永遠感恩新疆”。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的這5年,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之一,是各族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新疆經濟社會從未如現在這般充滿朝氣和活力。

  自治區連續6年開展“民生建設年”,安居富民工程、定居興牧工程、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等惠及百萬群眾;讓1600多名內地流浪兒童溫暖“回家”,送少數民族貧困家庭先心病患兒到內地做手術;南疆四地州基本實現14年免費教育;開展“少數民族普通高校畢業生赴對口援疆省市培養計劃”,助力2.3萬名畢業生實現就業夢想……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工程落地開花,邊疆各族群眾切實感受到了來自黨和政府的真情厚愛。

  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堅強政治保證;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是新疆各族兒女的共同福祉。

  愛國奮鬥鑄就可貴品格,團結感恩呈現最美風尚。有中央和全國人民對新疆的關心支援,新疆各族兒女為建設偉大祖國的美好新疆而不懈努力的信心更加堅定,步伐更加穩健。文/新華社記者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9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