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江西種糧大戶:“做農民也要專業”

  • 發佈時間:2015-09-29 03:31:2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 (記者秦宏)“以前靠田吃飯是靠産量,現在靠的是專業化種植和經營。”提高技術和機械化水準,降低成本擴大規模,對接市場多种經營增加收入,江西的種糧大戶們面對即將到來的晚稻收穫,高興地暢談著做“職業農民”的心得。

  “現在做農民也要專業,要學會控製成本,面向市場,提高收益。今年我在縣農技部門的指導下,通過使用高産品種,採用精準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施肥量減少10%,打藥次數降低一半,每畝投入減少約四五十元;晚稻産量每畝預計可提升八九十斤,品質也提升了。”江西新幹縣金川鎮長港村種糧大戶魏仕連告訴記者,“算上人工費,一畝地成本可降低260元左右,稻穀也更受歡迎,錢賺得更多了。”

  魏仕連種田收益的提高,還得益於不斷提高機械化水準。“機耕、機插、機防、機收、機儲”,水稻從種植到收儲實現全程機械化,使他擺脫了農村勞動力短缺限制,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以前我種20畝收2萬斤稻穀,光晾曬就要幾個人忙幾天。現在6台糧食烘乾機一天處理90噸糧食只需3個人。”隨著種田機械化水準的提高,近3年魏仕連租種的水田由500多畝增加到1700多畝,年收入就有40多萬元。去年他還為其他種糧大戶和村民提供稻穀烘乾服務,實現收入50萬元。同樣嘗到“專業化”農業生産甜頭的還有豐城市秀市鎮雷坊村種糧大戶雷運國。

  “80後”的他從2006年承租210畝水田走上規模化種植道路。雷運國説,當時租種的稻田多是中低産田,單産不到400公斤/畝,收益很低。通過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的支援,他在當地率先嘗試水稻種植“單改雙”提高復種指數,引進新品種、應用機械化作業、工廠化育秧、專業化防治等技術措施,提高單産的同時不斷擴大規模。

  目前,雷運國的稻田單産平均達到500公斤/畝,部分高産田達到700公斤/畝,成為當地高産示範田。截止到2015年4月,他的3480畝水田産值680萬元,年純收入50多萬元。此外,他還在當地先後成立佳和種植專業合作社、民意農機專業合作社,扶持620個農戶走向科學種植。陸續投入1000多萬元、購置了數十台水稻生産機械並建立了1.5萬噸糧食收儲倉容的雷運國,又盯上了糧食産銷全程的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市場。截至目前,江西農村土地流轉面積1007萬畝,流轉率達31.43%,百畝以上種糧大戶8940戶,種植面積460.4萬畝,在國家政策扶持和政府推動下,農業集約化和科技水準迅速提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