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地鐵禁食”:文明倡導勝於開罰單

  • 發佈時間:2015-09-29 02:50:2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議論風生

  關於地鐵是否該禁食,的確值得討論。這兩三年來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陸續也有很多討論。筆者認為,文明倡導,可能比單純開罰單的效果更好。

  近日,媒體報道在南京地鐵1號線上,有一對年輕夫妻坐在座位上喝飲料,恰逢南京市地鐵交通設施保護辦公室執法人員走過,執法人員開出了一張警告罰單。不少人指出,地鐵連水都不能喝,不近人情。因為他們覺得,這只不過是喝水,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就開出“罰單”,顯得“罪罰不相當”。

  不過,我倒認為,這則新聞有一些輕度“標題黨”,因為開出的“罰單”,並不是罰款,僅僅是一個“警告”處罰。《南京軌道交通管理條例》對於地鐵車廂飲食,設置了兩檔處罰:警告;20元到100元的罰款,還是體現了“寬嚴相濟”精神。南京地鐵方面也承諾不搞一刀切,如果身體不適吃藥喝水或者嬰兒喝水,會酌情處理。

  人們之所以關注此事,説到底,關注的還是“地鐵是否該禁食”。這個話題,也的確值得討論。但就此事而言,既然南京當地已經進行地方立法,就應該尊重“法律的嚴肅性”,市民就不應該在地鐵車廂裏飲食。這往大里説是在“挑戰法律”,往小裏説也是體現了公民基本的法律、文明素質。

  關於地鐵是否該禁食,這兩三年來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陸續有很多討論。支援禁食者認為,在地鐵車廂裏吃東西,不僅氣味難聞,而且一旦翻撒還會影響車廂整潔,也會造成安全隱患;更有人發現,中國香港、台灣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城市軌道都有嚴格的禁食規定,新加坡甚至嚴苛到就連礦泉水、瓶裝飲料、含在嘴裏的糖、花生也不行。

  不過,也有人對世界各大城市地鐵做過詳細的統計和分析,發現各地地鐵都是因地制宜的:有的地鐵既禁吃東西,又禁飲料;有的只禁飲料,有的專門禁酒類、咖啡。可見,不能一刀切地以“史上最嚴”的新加坡作為“標準答案”。

  其實,我倒認為,真正良好的習慣養成,還是要依靠行之有效的宣傳策略、依靠市民素質的提高。文明倡導,可能比單純開罰單的效果更好。

  □袁伊文(法律工作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