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關於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閒農業發展的通知

  • 發佈時間:2015-09-28 09:30:5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局、委、辦)、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局)、住房城鄉建設廳(建委)、水利廳(局)、文化廳(局)、林業廳(局)、文物局、扶貧辦,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業局、發展改革委、國土局、建設委、水利局、扶貧辦: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國辦發〔2015〕59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62號)等文件精神,進一步優化政策措施,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閒農業發展,著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發展休閒農業的重要意義

  休閒農業作為農村一二三産業發展的融合體,近年來發展迅猛,已成為一種新型産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傳承中華農耕文明、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因發展時間較短,也存在服務設施不足、經營主體融資不暢、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人員素質亟待提升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和旅遊發展進入新階段。發展休閒農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是在資源環境硬約束背景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要求;是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是在城鎮化深入發展背景下打造農村經濟“升級版”、培育國內消費新增長點、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戰略舉措;是在扶貧開發工作進入攻堅拔寨衝刺期背景下引入扶貧新興業態、促進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確保2020年如期實現全面脫貧目標的戰略措施。各地要充分認識休閒農業在助推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建設美麗中國和美麗鄉村中的重大作用,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推動休閒農業的發展。

  二、正確把握髮展休閒農業的總體要求

  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有關部署要求,緊緊圍繞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居民休閒消費的目標任務,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以創新創造為徑,以古樸村落為形,將休閒農業發展與現代農業、美麗鄉村、生態文明、文化創意産業建設、農民創業創新融為一體,注重規範管理、內涵提升、公共服務、文化發掘和氛圍營造,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的融合發展。

  發展休閒農業要始終堅持以下原則:一是以農為本、促進增收。要以農業為基礎,農村為載體,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科學構建農民利益分享機制,增強農民自主發展意識,激發農民創業創新活力,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不能以辦農家樂名義亂佔農地搞高檔度假村。二是多方融合、相互促進。休閒農業發展要與農耕文化傳承、美麗田園建設、創意農業發展、傳統村落傳統民居保護、精準扶貧、林下經濟開發、森林旅遊、鄉村旅遊、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等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三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結合資源稟賦、人文歷史、交通區位和産業特色,在適宜區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適度發展。四是規範管理、強化服務。要加大教育培訓、宣傳推介力度,文明出行、誠信經營、確保安全,制定規範標準,引導行業自律,實現管理規範化和服務標準化。五是政府引導、多方參與。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在宏觀指導、規範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調動各方積極性。六是保護環境、持續發展。要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遵循開發與保護並舉、生産與生態並重的理念,統籌考慮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全面可持續發展。

  到2020年,要實現産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接待人次和營業收入不斷提升;佈局優化、類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的格局基本形成;社會效益明顯提高,從事休閒農業的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發展品質明顯提高,服務水準較大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為城鄉居民提供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高品質休閒旅遊體驗。

  三、進一步明確發展休閒農業的主要任務

  (一)圍繞優化佈局,著力在豐富類型和融合集聚上實現重大提升。重點在大中城市周邊、名勝景區周邊、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周邊、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態區、少數民族地區和傳統特色農區發展休閒農業,充分發揮各地區森林旅遊、文化旅遊、紅色旅遊等優勢,促進休閒農業的多樣化、個性化發展。支援農民發展農(林、牧、漁)家樂,鼓勵發展以休閒農業為核心的一二三産業聚集村;鼓勵在適宜區域發展以拓展農業功能、傳承農耕文化為核心,兼顧度假體驗的休閒農莊;鼓勵建設具有科普、教育、示範以及傳統農耕文化展示功能的休閒農園;支援各地建設美麗田園,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二)圍繞豐富內涵,著力在文化傳承和創意設計上實現重大提升。注重農村文化資源挖掘,強化休閒農業經營場所的創意設計,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遊的融合,提高農産品附加值,提升休閒農業的文化軟實力和持續競爭力。按照“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的思路,加大對農業文化遺産價值的發掘,推動遺産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強農村文化遺跡和傳統村落、傳統民居的保護,發展具有文化內涵的休閒鄉村,加快鄉土民俗文化的推廣、保護和延續。

  (三)圍繞增收脫貧,著力在産業升級和利益共用上實現重大提升。發揮休閒農業在調結構、惠民生的集聚功能和平臺作用,以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一批農家樂、小超市、小型採摘園等特色旅遊到村到戶項目,帶動傳統種養産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支援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休閒農業發展,引導建立農民參與和利益共用機制,鼓勵農民以承包土地入股等形式與企業進行合作,不斷提高農民的資産性收益。探索農民自組織、自激勵、自就業的創業模式,使休閒農業成為大眾創業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就地就業的重要渠道。

  (四)圍繞提檔升級,著力在人員素質和設施改善上實現重大提升。加大休閒農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將休閒農業講解員、導覽員納入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逐步推動持證上崗制度。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充實一批規劃設計、創意策劃和市場行銷人才,提高休閒農業設計水準。加快休閒農業經營場所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興建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等設施,改善休閒農業基地的種養條件。加強傳統民居保護修繕,鼓勵發展特色民宿,鼓勵因地制宜興建特色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五)圍繞有序發展,著力在規範管理和生態保護上實現重大提升。加大休閒農業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宣貫力度,指導各地分層次制定相關標準,逐步推進管理規範化和服務標準化,促進休閒農業規範有序發展;引導各休閒農業經營主體樹立開發與保護並舉的理念,在統籌考慮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的情況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

  (六)圍繞品牌培育,著力在典型示範和氛圍營造上實現重大提升。鼓勵休閒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要素流動、資本重組和品牌整合,培育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知名品牌。繼續開展中國最美休閒鄉村推介、中國美麗田園推介、全國休閒農業星級評定、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示範等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有影響的休閒農業知名品牌。鼓勵各地開展休閒農業特色村、星級戶、精品線路等創建與推介活動,培育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

  四、完善落實促進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明確用地政策。在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前提下,對農民就業增收帶動作用大、發展前景好的休閒農業項目用地,各地要將其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優先安排。支援農民發展農家樂,閒置宅基地整理結余的建設用地可用於休閒農業。鼓勵利用村內的集體建設用地發展休閒農業,支援有條件的農村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發展休閒農業。鼓勵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發展休閒農業,對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利用“四荒地”發展休閒農業,其建設用地指標給予傾斜。加快制定鄉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條件依法從事旅遊經營的管理辦法。

  (二)加大財稅支援。各地要認真推動現有扶持政策的落實。要將中央有關鄉村建設資金適當向休閒農業集聚區傾斜。鼓勵各地加大對休閒農業創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援力度,帶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扶持本地休閒農業做大做強。加強休閒農業經營場所的遊客綜合服務中心、公共衛生間、停車場、垃圾污水處理、餐飲住宿的洗滌消毒設施、農事景觀觀光道路、休閒輔助設施、特色民宿、鄉村民俗展覽館和演藝場所、資訊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扶持一批休閒農業聚集村。撬動社會資本,推動休閒農業産業的提檔升級。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從事休閒農業的經營主體符合稅收優惠條件的,可享受有關稅收優惠。要切實落實國務院關於減輕企業負擔的各項規定。有條件的地方,休閒農業用水用電享受農業收費標準。

  (三)拓寬融資渠道。鼓勵擔保機構加大對休閒農業的服務力度,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幫助經營主體解決融資難題。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採取多種信貸模式和服務方式,拓寬抵押擔保物範圍,在符合條件的地區穩妥開展承包土地的經營權、集體林權等農村産權抵押貸款業務,加大對休閒農業的信貸支援。探索休閒農業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鼓勵符合條件的休閒農業企業上市。探索新型融資模式,鼓勵利用PPP模式、眾籌模式、網際網路+模式、發行私募債券等方式,加大對休閒農業的金融支援。通過協調利用扶貧小額貼息貸款、加強有針對性的培訓等,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積極參與項目開發;探索以旅遊資源、扶貧資金等入股方式,使貧困群眾在項目發展中獲得資産性收益。

  (四)加大公共服務。增強線上線下行銷能力,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休閒農業宣傳推介平臺建設,加快構建網路行銷、網路預訂和網上支付等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提升行業的資訊化水準。強化行業運作監測分析,構建完善的休閒農業監測統計制度。支援建設休閒農業聚集區域的公共交通體系,加強生態停車場、道路、觀光巴士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對休閒農業管理人員、經營人員、從業人員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提升人才素質,為産業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制定併發布全國休閒農業統一標識,並推廣使用。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地方行業標準,推動本地休閒農業規範有序發展。鼓勵各地利用多種模式開展公益性宣傳推介,擴大休閒農業的影響力。

  五、切實加強對休閒農業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擺上重要位置。各地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對發展休閒農業的認識,將休閒農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出臺具體的政策措施,支援休閒農業發展。要充實工作力量,加強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理順職責關係,建立高效的管理體系。要認真履行規劃指導、監督管理、協調服務的職責,組織擬定發展戰略、政策、規劃、計劃並指導實施,切實提高推動休閒農業科學發展的能力。

  (二)明確任務分工。各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支援休閒農業的發展。農業部門負責牽頭落實本地休閒農業發展工作,加強與旅遊等部門的協調配合,指導産業的整體發展,並做好宣傳推廣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統籌安排現有渠道資金對休閒農業給予支援。財政和稅務部門負責在現有政策範圍內落實財稅支援政策。國土部門負責落實休閒農業用地政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指導村莊的規劃設計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民居保護等。水利部門負責河湖自然生態資源保護工作,並指導水利風景區建設發展。文化部門和文物部門負責指導鄉村文化和文物的挖掘保護和傳承利用工作。林業部門負責指導森林、濕地等自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扶貧部門要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加大整村推進工作力度,支援有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村積極發展休閒農業。人民銀行等金融部門負責金融政策落實工作。

  (三)推進典型示範。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組織開展休閒農業示範創建工作,探索發展模式,樹立發展典型,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重點圍繞休閒農業發展的新模式、農民與工商資本在發展休閒農業過程中探索的利益聯結新機制、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農耕文明傳承的新方式等,加大經驗總結,形成可複製、可借鑒、可推廣的典型,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宣傳推介,充分調動各方參與休閒農業發展的積極性,營造休閒農業發展的良好環境。2015年8月18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