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雙創”新政出臺 “四眾”模式亮眼

  • 發佈時間:2015-09-27 09:4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9月27日消息(記者汪威)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這份意見七千多字,對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建設和推動實施“網際網路+”行動做出了具體部署,其中特別提到了推進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的“四眾”新模式。

  什麼是“四眾”?

  創新創業的平臺如何搭?《指導意見》提出了一個概念“四眾”,就是眾創、眾包、眾扶、眾籌。要加快推動這“四眾”新模式、新業態發展。

  我們先來説説“四眾”之一的眾創。眾創,意思是匯集大家的智慧搞創新,通過創業創新服務平臺聚集全社會各類創新資源,大幅降低創業創新成本,使每一個具有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都可參與創新,形成大眾創造、釋放眾智的新局面。

  “四眾”之二是眾包,就是匯集眾人的力量增加就業,借助網際網路等手段,將傳統由特定企業和機構完成的任務向自願參與的所有企業和個人進行分工,最大限度利用大眾力量,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開拓創新、便捷創業。

  “四眾”之三是眾扶,意思是匯集大家的力量來助推創業,通過政府和公益機構支援、企業幫扶援助、個人互助互扶等多種方式,共助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成長,構建創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

  “四眾”之四是眾籌,簡單來説,就是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向社會募集資金,更靈活高效滿足創新創業的融資需求,拓展創業創新投融資新渠道。

  “四眾”各有針對性,烙印網際網路思維

  今年以來,從發展眾創空間到打造規範統一的共用共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從鼓勵地方設立創業基金到建立總規模為600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家不斷清除創新創業的束縛和羈絆,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市場活力、推動創業創新。

  不過,“創業創新”也面臨著一系列現實問題。比如,創業者普遍存在資金困難,一些創業優惠政策難以有效落實;在創新方面,整體創新能力不足,企業沒有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缺乏創新的動力和機制,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仍然受制於人等。在財經評論員葉檀看來,國務院這次提出用眾創、眾包、眾扶、眾籌這“四眾”為創業創新“搭平臺”,很具體也很有針對性,有著鮮明的網際網路思維:

  葉檀:我們以前提網際網路+總覺得是個新技術,現在國務院通過四眾的方式,就是更加細化,告訴大家在創新創業的發展過程中起什麼作用。比如説在金融領域是眾籌的,眾扶等能夠降低服務成本、降低仲介成本,這些方面做的更加明確。

  對於眾創、眾包、眾扶、眾籌這“四眾”,國務院給出了不同的方向和提法。比如,對眾創的提法是,全面推進眾創;對眾包的提法是,積極推廣眾包。而在眾創和眾包的背後,其實都表明瞭,要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開拓創新、便捷創業。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説,這意味著今後會持續推動更廣泛的大眾和企業參與創業創新:

  劉瑞:動員社會更廣泛的各種資源來推進雙創,不光是人的問題,還包括企業資源的動員,機構力量的動員。就是推進雙創工作,不是少數人、一部分機構在忙活,要動員全社會力量。

  對於“四眾”中的眾扶、眾籌,提法也有不同。對於眾扶,國務院提出要立體實施,而眾籌則是穩健發展。這兩點中,眾扶的重點在全社會的幫助扶持創新創業,眾籌是要解決創新創業者資金的缺乏難題。葉檀認為,這將進一步激發創新創業新能量。特別是眾籌,在控制好風險的前提下,這種協作分享的新經濟模式對創新創業有著很強的助推力:

  葉檀:眾籌的本質之一其實就是大家一起來做天使投資人。表面上來看,眾籌只是把資金集中到一塊,其實是想要解決創新創業企業或個人原始資金的問題,眾籌可以部分的彌補這一點。

  給地方放權鬆綁,激發創新創業更大想像力

  在構建創新創業支撐平臺藍圖的最後,國務院還對地方政府和相關機構提出要求:加大對“四眾”等創業創新活動的引導和支援力度,探索制度創新,鼓勵先行先試。這也意味著,對於地方政府來説,促進‘雙創’並非只是簡單地給錢給政策,更需要不斷用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持續而有效地推進。劉瑞説,這也將孕育更多的“雙創”新模式:

  劉瑞:地方上的情況千差萬別,但是給你一個寬鬆的環境,讓你去實驗,就算是有些挫折,有些失誤的地方,不要緊,只要沒有犯顛覆性的錯誤,都是允許的。在這個容錯的環境中鼓勵大家創新創業。這種精神給了地方政府,可以把地方的想像力和想像空間激活,然後在雙創中就可以産生很多地方的經驗,這些地方經驗提煉上來,推廣到全國,就是對整個雙創工作的推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