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淡了中秋節 熱了中秋假

  • 發佈時間:2015-09-27 07:31:1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明月在中秋節的召喚下如期而至。長期以來,家家戶戶都歡天喜地地感受著中秋節帶來的圓月美景,感受著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喜悅與溫馨。由於它時處“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所謂“中秋假”,則是我國政府為了保護中秋節,尊重其傳統習俗,推動人們傳承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而在中秋節設立假日,並給予一天的假期。在實際操作中採取調休的政策,所以往往會形成一個兩三天的“中秋節假日”。

  由於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今天的我們雖然還是盼望著中秋的來臨,在農曆八月十五前後還是那樣愉快,可是這盼望和愉快的原因卻並不在於它是中秋節,更多的是在於這兩三天的中秋假。

  節日的我們在做些什麼呢?或是一天到晚地補覺,或是沉迷于觀看視頻和打遊戲,或是把握少有的機會外出旅行。依舊激動於中秋節到來的我們,很少是由於這一年中罕見的圓月,很少是由於來之不易的親友團圓機會,更多的是一直工作、操勞的我們為能夠有短暫的放鬆時間而喜悅,為能夠四處旅遊而興奮……明月還在,中秋還在,只是中秋節不見了,中秋假取而代之。

  人們在中秋節時的行為是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的。就拿唐朝人喜歡的賞月這項傳統活動來説,在沒有電燈照明的古代社會,月亮灑下的銀光是夜間最重要的照明,月亮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之高可想而知。因此在月亮最圓的中秋節夜晚,人們禁不住賞月咏月,以表達自己的感激和喜愛之情。與之不同,生活在當下的我們,早已習慣了電燈帶來的光明,於是大家對月亮的感情逐漸弱化,再也不像古人那樣熱愛月亮,賞月的習俗也就被漸漸地忽視和遺忘。

  人們對假期的渴望超過了對節日的熱愛,是如今人們冷淡中秋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緊張的工作使現在的人們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少有的假期成為實現願望的機會,所以無論是什麼假期人們已經不在乎。因此中秋假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漸漸高於中秋節,傳統的中秋節“慶祝”方式就漸漸被拋在腦後。

  對中秋節的相關知識了解過少,也是現今人們冷淡中秋節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不知道傳統中秋節的習俗,不明白中秋節及其相關活動的內在含義。比如明清時期的祭月活動,在現在許多人眼裏是毫無意義的封建落後行為,而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是人們對月亮感激之情的表達,其本質是感恩,是對自然的喜愛和敬畏。中秋節知識的缺乏,最終使得人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來過中秋節。而“隨心所欲”的過節方式,將具有特定習俗活動的中秋節變成了普普通通的中秋假。

  中秋節傳統習俗有很多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産,不僅反映了中華兒女的文化生活,而且充滿藝術感,因此傳承這些優秀習俗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在中秋節時,做一些與中秋節習俗相符合的活動,也會為平淡的生活增添光彩。國家本來是為了促進人們傳承傳統節日、習俗和文化,豐富民眾節日生活,才將中秋節設定為節假日的,但現在許多人的過節方式顯然與放假的初衷相悖。

  為了真正實現中秋節放假的價值,使中華優秀文化得以傳承,首先,我們應該轉變關於中秋節習俗的觀念,真正理解它的內涵與意義。其次,多了解一些中秋節的知識和活動。要實現這一目標,不僅要依靠個人有意識地加強學習,更要請相關部門在各地展開一些活動,讓本來對中秋節及其習俗沒興趣的人關注中秋節。最後,適當減少對一些電子産品的使用時間,離手機和電腦等遠一點,把更多的時間拿來與家人團聚,參與節日習俗活動,並獲得過節的愉悅。我們把中秋節過得更有意義一點,我們就會多熱愛它一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