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汽車召回進入“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5-09-25 14:32:1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許空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11日,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佈了《新速騰汽車耦合桿式後軸縱臂斷裂問題缺陷調查結果》,併發布了《一汽大眾新速騰汽車缺陷調查相關問題解答》。至此,新速騰召回事件在政府監管、公眾維權以及企業應對等多個方面,開歷史之先河,也表明汽車召回在中國正逐步進入到體系更完善、市場更理性的常態化階段。

  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下稱質檢總局)發佈的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召回數據顯示:1-6月,國內共開展124次汽車召回活動,涉及缺陷汽車293.14萬輛,召回數量同比增長155%(2014年同期召回缺陷汽車114.83萬輛)。質檢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董紅磊預計,全年召回數量將突破500萬輛,而2005年全年的召回總量僅為5.78萬輛,

  9月11日,質檢總局公佈了《新速騰汽車耦合桿式後軸縱臂斷裂問題缺陷調查結果》(下稱調查結果),併發布了《一汽大眾新速騰汽車缺陷調查相關問題解答》(下稱解答)。至此,新速騰召回事件在政府監管、公眾維權以及企業應對等多個方面,開歷史之先河,也表明汽車召回在中國正逐步進入體系更完善、市場更理性的常態化階段。

  中國實行汽車召回制度的十年間,不但在量上有長足的發展,同時法規體系也正不斷完善。董紅磊透露,質檢總局正在制定新的《汽車産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與《汽車缺陷産品風險評估與控制準則》(以下簡稱準則)以適應市場發展。而在本月11日,質檢總局公佈了《新速騰汽車耦合桿式後軸縱臂斷裂問題缺陷調查結果》,不但首開向公眾公佈進一步調查結果的先例,更就公眾關注的問題做出了QA,為此後爭議較大的召回事件提供了處置先例。

  儘管汽車召回在中國已不是新鮮事物,但離成熟還尚有距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受質檢總局缺陷調查影響實施召回活動55次,涉及缺陷汽車187.62萬輛,佔2015年召回總數量的64%,企業主動召回的意識尚待加強,而質檢總局發佈調查結果之後,非但未使新速騰召回事件塵埃落定,更引起維權車主的激烈反彈,也與其結果內容留有“尾巴”不無關係。

  被動召回仍佔主流

  2004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務會(下稱發改委)、海關總署、商務部、質檢總局四部委聯合頒布《缺陷汽車産品召回管理規定》,開始正式實施汽車召回,當年召回車輛33萬輛。之後十餘年間,召回數量不斷增長,在2009年突破100萬輛,2012年突破300萬輛,2013年則突破了500萬輛。

  羅蘭貝格汽車行業合夥人張君毅向《國際商報》表示:汽車作為一種複雜的工業産品,又面臨多樣化的使用工況,召回一定會是常態性的。重點在於分析其召回原因,到底是因産品原始設計時未考慮中國特有的工況條件、還是供應商出現問題,亦或是一些意外性事件。

  《國際商報》查詢質檢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DPAC)網站發現,今年上半年召回的車輛中,超過半數的汽車是因為氣囊原因,其中不乏受之前高田缺陷氣囊影響的産品。與此同時,包括寶馬、賓士、別克等品牌在內,都出現了由於供應商生産製造問題而導致的召回。

  董紅磊介紹説,目前由同一零部件引發多個主機廠産品的召回的現象,正越來越嚴重和普遍。正在修訂的新辦法將新增零部件生産者的義務。

  《缺陷汽車産品召回管理條例》明確規定,汽車召回的主體責任在企業。張君毅表示,中國自實行召回制度以來,成果有目共睹,但還存在一些常規性問題。例如召回的聯動機制還有待建立,當同批次産品在國外出現故障和問題後,企業應立即查詢中國産品的情況,採取相應措施。“任何召回的初始方都不應該是質檢總局。當産品投放市場後發生問題,就應召回,而不是質檢總局去確認這是個問題,企業才採取召回。”《國際商報》查閱質檢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DPAC)網站發現,此次公佈的293.14萬輛召回缺陷汽車中,共有包括氣囊、轉向系統、制動系統、發動機等在內的30類缺陷問題,涉及包括寶馬、賓士、奧迪、大眾、豐田、通用、日産等在內的37個品牌。但其中,有187.62萬輛缺陷汽車是受質檢總局缺陷調查影響才實施召回,佔召回總量的64%。

  董紅磊介紹説,目前中國的召回投訴總量僅佔美國的7.61%,但受缺陷調查而召回的佔比,已經超過了美國。

  質檢總局的第一次

  自2004年正式實施汽車召回制度之後,2013年國務院發佈了《缺陷汽車産品召回管理條例》(第626號令),明確了召回的概念、相應的監管部門及執行流程,由此中國基本形成了由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相關標準組成的一個召回法規體系。

  但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召回車輛的數量迅速增多,問題種類也不斷翻新。其中新速騰後軸縱臂斷裂事件則因其巨大的爭議性,成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召回事件,並由此引發了多個“第一次”。

  2014年10月,質檢總局網站發佈消息稱,針對新速騰後軸縱臂斷裂問題,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大眾)與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宣佈自2015年2月2日起,在中國召回新速騰汽車56.3萬輛,進口甲殼蟲汽車17.5萬輛,免費為召回車輛在後軸縱臂上安裝金屬襯板。

  這一召回措施並未被新速騰車主買賬,反而不斷升級發酵,與汽車産品品質認證和召回相關的政府部門也被推上風口浪尖。維權車主曾起訴質檢總局不作為,但未被立案;7月,166名維權車主就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行政審批違法,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獲正式立案。

  之後歷時一年,9月11日,質檢總局公佈了調查結果,表示經工程試驗分析和專家論證,裝配耦合桿式後軸的新速騰汽車存在縱臂斷裂導致的安全隱患,構成缺陷。加裝金屬襯板之後,降低了縱臂變形的可能性;縱臂斷裂後,襯板仍可保持車輛行駛一定里程;授權經銷商進行的檢測手段,會減小縱臂斷裂的可能性;但在良好路面行駛時,襯板不能有效起到警示作用。

  《國際商報》查詢質檢總局網站發現,此結果是首個在召回發出之後發佈的缺陷調查結果。與此同時,質檢總局還首次發佈了解答,明確了在收集的457個縱臂變形、斷裂案例中,有312例由嚴重碰撞導致,佔68.3%;54例由非嚴重的碰撞或刮蹭導致,佔11.8%;加裝襯板後變形的37例全是車輛受過不同程度碰撞。

  解答還回答了公眾關心的檢測試驗方式,並給出了“靜壓試驗表明,縱臂在加裝襯板後抗壓變形臨界載荷較原結構有所提高。載荷均值由加裝襯板前的24.07kN提高至30.50kN,增加了27%;拉壓疲勞試驗結果表明,相同工況下,未加裝襯板縱臂樣件裂紋擴展至20mm的迴圈次數為570次,而加裝襯板後縱臂樣件裂紋擴展至20mm的迴圈次數為7264次”,這樣具體的數據。同時明確了政府部門在召回過程中的位置和職責。

  對此,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向《國際商報》表示,“質檢總局這次的做法還比較好,向公眾還原了檢測的過程,甚至還有媒體問答。這可以成為一個契機,之後行業內比較有爭議的召回事件都以此作為操作的範本。讓汽車廠商服氣,也讓消費者明白。”

  但同時他也提出,目前質檢總局給出的結果,並未明確缺陷是新速騰後懸架的原設計缺陷,還是補救措施有缺陷。“如果是原設計缺陷,那麼就是發生撞擊時,縱臂不能發生斷裂,發生斷裂,就是設計缺陷。如這樣定性,那麼以後就要上升為一個標準,發生斷裂就是有問題。如果是補救措施有問題,則需要進一步改進。”

  以上問題還需要時間和更加完善的法規來解答。董紅磊介紹,將在年底實行的新辦法,進一步細化了生産者備案和車主配合的義務,為獲取調查資料提供了方便;明確了召回管理與實施過程中的關鍵節點,針對各節點的時間提出規定;進一步強化了缺陷汽車産品召回工作中的中央事權以及資訊管理、缺陷調查和召回管理的技術性工作。

  危機公關並行

  “我們馬上要出大事了。”在9月10日,在質檢總局公佈調查結果的前一天,一汽大眾公關部工作人員向《國際商報》表示。調查結果發佈當天,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一汽-大眾以及大眾進口汽車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尊重並接受國家質檢總局的調查結果,同時推出四項服務措施,並承諾”將在6~8個月內開發出進一步的技術措施”“讓每一位車主都能安心駕乘”。

  相比于之前新速騰召回公告發佈數日後,大眾方面才做出回應,期間任由各類傳言流傳的做法,此次應對可謂未雨綢繆。

  一位行業觀察家向《國際商報》表示,對於新速騰召回,此前大眾方面危機公關方面出現了問題,令消費者形成了很不好的印象。“作為行業老大,應該扮演一個行業形象領袖的角色。在這方面大眾方面還是比較欠缺。”但隨著這幾件事情(DSG召回、新速騰召回)的發生和發展之後,新一代的(大眾)管理層會對這些問題更加慎重,“而且質檢總局未來有停公告的權利,企業也會更加小心。”

  上述觀察家認為,相比于新速騰召回的公關應對,此次大眾在美柴油車造假事件的危機公關則值得學習。“事件發生之後,德國總理迅速出面,之後CEO道歉、辭職,都顯示出了充分的擔當。”

  9月18日大眾柴油車在美排放造假被曝光,20日,德國大眾汽車CEO馬丁·文德恩發表聲明向公眾道歉,並表示將進行徹底的調查。2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要求大眾以“百分之百的透明度”查清這樁醜聞,至23日,文德恩宣佈辭職。

  對照這樣快速的反應速度和高度重視,新速騰召回事件不斷發酵,與其採用非獨立懸架時未作官方資訊説明不無關係。最初新速騰採用非獨立懸架,被一些消費者和媒體指責為“減配”,是對中國消費者的“歧視”。但大眾放棄了對此進行説明、解釋的權利和時機,任由網上各種“專業説法”交流發酵,以致形成了一種“網上共識”:後獨立懸架是新速騰的“原設計”,而採用非獨立懸架是“臨時更改”。這就使後來“新速騰必須更換後懸架”的説法能在邏輯上成立,也成為之後維權車主提出更換懸架的心理出發點。(見《大眾在華30年中的兩件大事》)

  事實上,非獨立懸架早已是熟透了的技術,所以無需更換,加固或更換“後懸架縱臂”即可解決問題,而更換成較為複雜的獨立懸架是牽一髮動全身的事,必須重新調整底盤結構,修改底盤各種部件的參數,涉及更多部件的更換,還要重新匹配測試,“臨時更改”反而會增加風險。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新速騰在設計上並不存在缺陷。遭受撞擊,任何車都會受到損害,關鍵在於撞擊後能否發現損害。“新速騰的問題是當場不斷,後來斷存在隱患。”如果最終調查證明這一觀點,那麼關鍵就在於售後服務對後懸架的檢查是否到位,檢測手段能夠甄別出撞擊損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