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典故救一世恩情
- 發佈時間:2015-09-25 07:31:22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段親情的底子相當厚實:養子3歲被領回家中,養父母對其視若己出,在養子上學、工作、成家的每一步人生路上,兩位老人都沒少操心,如今收養關係已超過30年,孫子都已上小學四年級……
這段親情的現狀岌岌可危:養子創業成功,成為人人羨慕的大老闆,可如今與養父母的關係卻越來越淡漠,以致于養父母要起訴解除收養關係……
佝僂的身影,滿頭的白髮……當我第一次走訪這對飽經滄桑的老人時,我禁不住問:“老人家,你們的兒子都有兒子了,現在苦盡甘來該享清福了,咋還要解除收養關係呢?”
“這事兒呀,説來話長!都怪我們泥腿子出身,沒啥遠見,當初沒有支援孩子創業,現在他是有錢了,可我們也不好意思吃那落地的桃子呀!”何老漢不停地自嘲道。
原來,老何夫婦不能生育,因一遠房親戚家裏孩子多,早年間便把一個兒子過繼給了老何夫婦。養父母省吃儉用把小何養大,小何也是打心底裏表示感激,一家人關係十分融洽。
轉眼到了2005年,時年24歲的小何在外闖蕩幾年開闊眼界後,便萌生了自己做生意的想法。面對資金從何而來的難題,小何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養父母。他想以兩位老人僅有的一套房産作抵押,向銀行貸款。一輩子老實本分的老何夫婦擔心小何做生意賠錢,沒了房子全家人無家可歸,最終還是沒答應。血氣方剛的小何心裏生了芥蒂,抱怨稱“不是親生的就是不一樣!”就在小何又沮喪又氣惱的時候,他的親生父母得知此事,東借西湊總算讓小何有了做生意的本錢。
從此,小何內心深處的親情天平就完全倒向了親生父母。儘管後來事業越做越大,但他與養父母之間的電話卻少了,走動也少了,與親生父母及那邊的兄妹卻是越來越熟絡了。
“這孩子算是白養了!”每每想到自己幾十年的付出換來養子如今的冷漠,老何夫婦又傷心又生氣,一氣之下向法院提出解除與小何的收養關係。
“這難道就是一盤死棋?如何找出修復這段親情的突破口呢?”猛然間,一則典故闖入了我的腦海。
“小何,你也看過《三國演義》。官渡之戰時,曹操手下很多官員私下寫信給袁紹表忠心。等其打敗袁紹,搜出這些信件時,他為何並未責難下屬,反而將信件付之一炬?”見小何若有所思,我引導他説,“曹操的理由是,當時我都懷疑自己能不能贏,何況那些下屬。再想想,你當初做生意就肯定會成功?養父母省吃儉用一輩子才有的一套房,能輕易抵押出去?萬一虧了,一家人住哪兒?”
“法官,您説得對。這就是胸襟呀。其實,何止是成功的政治家需要胸襟,一個成熟的企業家,一個孝順的兒子,也都需要胸襟呀!”小何非常開竅,一下子就明白並延伸了典故的含義。
然而,當小何仍顧忌養父母會明裏暗裏阻撓其和生父母交往時,我一面勸説他理解老人的心情,一面又做起老何夫婦的工作,説,“老人家,您家和小何生父母家本就是親戚,都是一家人!這以後大家互相走動走動,多熱鬧呀!您看小孫子,還能多幾個伴兒呢。不然就小孩一個人在家,整天看電視,得多無聊呀。”
挺過風雨便是晴。原、被告兩代人終於走出了“牛角尖”。這枚訴訟的苦果也得以在感恩和理解的催化下,變得芬芳和甜蜜。江蘇省東臺市人民法院湯曉青周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