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遺孤:“難忘中國媽媽的藍裙子”
- 發佈時間:2015-09-05 07:08:0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73歲的中村惠子在哈爾濱市方正縣中國養父母公墓前撲通跪倒,深深伏地,泣不成聲。
2015年7月11日,54名日本遺孤組成的日本遺孤感恩團赴黑龍江探望“中國媽媽”,中村惠子就是其中一員。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開始有計劃地“向滿蒙移民”。1936年5月,日本關東軍制定了所謂的“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大批日本農民被政府組織到中國東北,名為“滿蒙開拓團”。在刺刀的保護下,開拓團明目張膽地掠奪中國人民的土地和財物,大量中國失地農民淪為農奴或背井離鄉。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軍人和軍屬迅速後撤,開拓團被軍國主義遺棄,遺華日僑流離逃難於東北曠野之中。約有1.5萬名日本開拓團民集結在方正縣,準備撤回日本。最終還有4500名婦女和兒童被方正人救助和收養。
中村惠子在中國生活了50多年,但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就是日本遺孤。“我到媽媽家時才3歲,弟弟只有7個月,我和弟弟沒有血緣關係,都是從難民收容所裏被抱出來的。養父母再也沒有要過孩子,他們就把我們當成親生的孩子撫養。把我供到了中師畢業,把我的弟弟送到了大學。我能擁有的一切都是中國人給我的。”中村惠子説。
養父母給她取名字“姜恩光”,姜恩光清晰地記得每年十月初一,母親會給她煮一碗加蛋的生日面。每逢農曆新年,母親都會給她縫製一件大紅色花襖,當紅花襖被大雪打濕了,母親就會小心地用爐火將它烤幹。母親的衣服上卻都是補丁摞補丁,唯有一件最心愛的藍色旗袍,偶爾會拿出來試一試。
姜恩光19歲從師範學校畢業後走上講臺,母親從箱底拿出心愛的藍旗袍,熬了一天一夜,裁改成一條藍裙子。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後,日本遺孤歸國被提上議程。中國養父母曾用寬厚的胸懷在戰後艱難的日子裏,省吃儉用地撫育侵略者的遺孤。中日關係“解禁”後,年老體邁的中國養父母們再一次表現出寬厚的胸懷。按日本政府規定,中國養父母不在“放行”材料上簽署“同意”條款,日本政府對海外遺孤將不予接收。可是,中國養父母沒有一人“拒簽”。
1997年的一個夜晚,姜恩光才知道自己是日本遺孤,她哭到嗓子沙啞。1999年,姜恩光與弟弟應日本厚生勞動省召集赴日本尋根,自此她有了日本名字“中村惠子”。此後,中村惠子與丈夫先後五次回中國家鄉為父母親上墳。“幾十年來,中國父母待我像親生孩子一樣好,我從來沒察覺到自己是日本遺孤,現在知道了,卻沒機會當面感謝他們了。”
12日,兩國民間團體——東京日中友好之會、哈爾濱日本遺孤養父母聯誼會舉行聯誼活動,日本遺孤們改編歌詞,為中國養父母唱道:“我有兩個家,一個在東瀛,一個在中華。夢中熱淚灑,呼喚著中國的老媽媽。” 90歲的李淑蘭老人作為養父母代表受邀參加。回家後,老人難受起來,“我的姑娘沒回來。”老人的聲音有些哽咽。
李淑蘭的養女田麗華在1980年與日本親生母親取得聯繫,並於第二年告別養母回到日本,改叫日本名字“池邊順子”。剛到日本時,田麗華與養母聯繫頻繁,除了匯錢孝敬養母,還寫信訴説自己的遭遇,但之後卻失去聯繫了。李淑蘭輾轉聽説,女婿在日本去世後,女兒患上了抑鬱症。“我還想著哪天去看看她。”李淑蘭始終記挂著這個女兒。
此次帶隊而來的日中友好之會理事長池田澄江同樣是一名日本遺孤,她説:“我希望歷史能夠被客觀看待,中日兩國不再有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