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3D列印活體器官還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5-09-25 06:32:09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聚焦“2015年BT國際領袖峰會”

  9歲女孩的右耳廓先天發育不全,今年7月份,港大深圳醫院整形外科團隊通過3D列印輔助的耳廓塑型再造手術,讓女孩再長出一個正常的新耳朵;6歲男孩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生下來就是“玻璃骨”,雙腿骨折已經有二三十次了,骨折過多導致雙腿慢慢彎成了交叉的環狀,最新的3D列印技術列印出一個1︰1倣真的下肢模型,再在模型上精準設計手術方案,於今年6月順利進行截骨矯形手術,讓他成為一名能獨立行走的“鋼鐵俠”……一個巨大的市場在不斷的創新當中漸漸打開那扇門。

  可以看到,3D列印在醫學臨床上的研究和應用已經越來越多。近日,國內首個3D列印骨科植入物——3D列印人工髖關節産品也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註冊批准。

  那麼,3D列印活體器官還有多遠呢?23日,在2015年BT國際領袖峰會“醫用新材料與3D列印分論壇”現場,來自3D列印研究和産業界的專家就醫用新材料和3D列印的新方法、新發現和成果轉化等進行交流和研討。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生物3D列印活體器官還面臨技術、倫理和監管政策等方面的挑戰,目前離器官列印仍比較遙遠。

  南方日報記者 向雨航

  應用

  3D列印仍以輔助手術為主

  3D列印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技術,實際上3D列印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很多,但在醫療事業上剛剛起步。在臨床上,3D列印仍是一個輔助技術,在骨科、整形外科、牙科等領域,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一模一樣”的器官模型,讓醫生根據模型制定手術方案等,降低手術風險。

  而在醫學領域,未來最具想像空間的是生物3D列印技術,可以“列印”出功能性的人體器官。什麼是生物3D列印呢?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徐弢介紹,生物3D列印是利用3D增材製造原理,以加工活性材料包括生物材料、生長因子、細胞等為主要內容,以重建人體組織和器官為目標,跨學科和領域的新型再生醫學工程技術。生物3D列印代表了3D列印技術的最高水準。

  生物3D列印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沒有生物相容性要求的材料,普通材料可以列印,例如醫療模型和體外醫療器械。第二個層次是有生物相容性要求,要進入人體,但是不需要降解,以陶瓷和金屬為例,屬於永久植入的概念。第三個層次是比第二個再高一些,材料可以降解,更為重要的是刺激它能夠打開人自身修復的機制,就是組織工程支架的概念。第四個層次是以活性細胞、蛋白儀器其他細胞外基質,用人的細胞列印活組,更遠的是列印活組織用到人身上。

  “現在第一層次的技術已經突破了,正在轉化階段。”徐弢説,第二層次是永久植入,目前國內西安交大的研究成果也正在報批,北醫三院的3D列印多孔椎體産品也進入臨床階段。

  第三個層次是組織工程支架概念,隨著組織生長的要求,慢慢降解,把位置讓給新生組織,甚至打開新生組織生長機制。清華大學通過低溫沉澱成形製造的3D列印做了一些臨床動物試驗,對照起來發現有明顯的好處。目前第一到第三層次的生物3D列印技術相對成熟,有産業化的競爭。第四個層次把細胞介入基本單元,屬於前沿科學,是現代意義上的生物3D列印,這也是目前科研重點攻克的方向,“如果研發成功,就具有非常大價值和意義,就搶佔了産業的制高點。”徐弢説。

  産業

  標準化産品早于個性化産品

  一個好的技術不應用於臨床就是沒有意義的,這就需要實現科研的産業化。據了解,一個具有三類的植入醫療器械功能的生物3D列印産品從研發到上市至少需要6年的時間,其中動物驗證要2年,型式檢測也就是理化及生物學評價需要1年,臨床試驗要2年,註冊報批要1年。目前國際上已經上市的生物3D列印標準化産品有硬組織的植入産品、椎體融合産品和其他個性化産品。

  “生物3D列印産品産業化有一個特點,就是其標準化産品的商業化要早于個性化産品。”徐弢説,例如髖臼杯表面列印。邁普再生醫學産業化的思路就是從標準化起步,再做個性化,“先把列印材料,再把藥結合起來,再把藥和器械結合,最後是活性組織細胞”。該公司已經産業化的標準化産品,就包括人工硬腦膜、尿失禁懸吊帶,還有個性化顱骨醫學3D列印模型。其中,人工硬腦膜是世界上第一個硬腦膜産品,2011年在歐盟上市,2014年獲得國家食藥總局的批准,在國內已經有兩萬多例的臨床實驗。

  徐弢表示,生物3D列印下一個産業方向是材料和藥物聯合列印,因為在傳統用藥方面有一個很大的屏障,就是藥到達不了腦部,而用材料和藥物聯合列印,提升了抗腫瘤、抗感染藥的價值。此外,邁普再生醫學正在研究幹細胞與材料的聯合列印,例如治療小兒腦癱,可以採用幹細胞與材料的聯合列印,增加10倍的幹細胞數量。

  挑戰

  仍存在政策法規及標準問題

  生物3D列印雖然有一些産品已經進入臨床並開始産業化,但是要實現列印活體器官的願望還面臨許多挑戰。

  首先是技術上。一是列印器官的形似和神似的問題。除了內部結構和外形要求以外,神似能否達到呢?把細胞堆積在那裏,它是否按照正常的生理髮育學變成正常的組織器官?這裡就涉及很多問題,例如細胞和細胞之間怎麼交流?二個挑戰是血管網路。沒有合適的血管網路的重建,只有2-5個立方毫米的組織沒辦法活下去。人體自身還有再生的機制,就是毛細血管,而列印産品卻是不具備的。

  其次是人類倫理問題。與生物克隆、幹細胞遇到的人類倫理的挑戰不一樣,器官列印要取出成體細胞,成熟之後移植到體內,而且這個細胞來自自體,沒有免疫的問題。

  除了技術、倫理外,還有政策法規和標準問題。目前生物3D列印不管是材料、技術還是檢測上,都還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用大眾消費品的概念做醫療産業的東西不見得是不好的主意。我們一再呼籲早期介入國家標準制訂工作。”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外科植入物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聶洪鑫表示,監管部門對新材料的認知程度遠遠不夠,新材料的標準修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她建議在國內標準的翻譯、引入和自己標準的修訂、制訂工作方面,專家或者企業界研發人員應早期介入。

  列印活體器官到底還有多遠?“這個問題還沒有答案。”徐弢説,借助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發展路線圖,2—3年可列印植入物、假肢、支架、細胞,5年實現病和藥理模型,10年列印功能組織,15年完全實現活體器官。“雖然現實離器官列印還比較遙遠,但是人類還是要有想法。這是《終結者》電影的片斷,這種液體機器人能夠慢慢形成,變成一個有生命力的人。”徐弢説。

3D列印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機器人 22.00 5.31%
2 光韻達 20.66 3.98%
3 蘇大維格 17.92 3.17%
4 博實股份 11.21 3.03%
5 大博醫療 38.05 2.40%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森遠股份 5.76 -3.84%
2 海源機械 16.64 -3.70%
3 蘇州恒久 12.02 -2.28%
4 紅宇新材 5.13 -1.72%
5 銀禧科技 15.63 -1.64%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