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籌款”:公益進入全民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9-22 09:31:1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72個小時,205萬人次,2178個項目,1.279億元善款,從2015年9月7日0時至9月9日24時,騰訊公益發起的“99公益日”“捐一配一”“上限一個億”的大手筆,在參與人數和捐款金額上均創下國內網際網路的募捐新高。

  創網際網路募捐新高

  騰訊拋出9999萬元這樣的鉅額配捐數額,著實讓原本就不平靜的公益界再起漣漪。

  從基金會方面得到的數據也同樣見證了“指尖上的公益”所蘊含的魅力和力量。以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為例,截至9日19點,真愛夢想共有6.1989萬人參與募捐,2.2329萬人主動發起了“一起捐”,募得善款1064.7347萬元,其中約783萬元為夢想中心項目籌款。這意味著將來會新增52家“夢想中心”。

  的確,無論是從各方創下的歷史新數據,還是不斷在微信朋友圈被刷屏的架勢,的確讓“99公益日”賺足了眼球,毋庸置疑配得上國內首個全民公益日的名號。

  “99公益日”是由騰訊公益聯合數百家公益組織、知名企業、明星名人、頂級創意傳播機構共同發起的一年一度全民公益活動。此次發起“99公益日”,騰訊公益表示希望通過騰訊自身産品和平臺的優勢以及眾多合作夥伴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連接受助人、捐助人、公益組織及項目、知名企業、明星名人和數億用戶,通過移動化支付、社交化場景和趣味化互動,讓“隨手公益”成為一種生活常態,讓公益是一件像喝水一樣平常、像玩遊戲一樣充滿快樂的一件事情,並且能夠喚起社會各界關心、參與公益的熱情,打造一個全民參與的超級公益日。

  “每一個人都是公益的發起者,也是傳播者,是一個個的公益小火種將他們全部匯聚起來,就是“99公益日”最為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的。”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陳一丹説,“社會的痛點就是公益的起點。”傳統的公益模式中,存在一個“信任的黑盒子”,導致監督紐帶的缺失、執行過程透明化的艱難。造成了貧困地區等待外界援手,城市NGO無法募捐到善款,大企業找不到好的公益項目,公眾有捐贈意願不知道應該捐給誰等等一系列困局,也消耗了大家的熱心。因此打破黑盒子,建立公眾對公益慈善事業的持續信心已然成為最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其核心便是捐贈過程的透明,而“99公益日”則旨在讓公益生態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得到有效連接,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把公益項目與公眾直接聯繫起來,省去中間繁瑣環節,這是其一;其二,對平臺上每一個公益項目都經過嚴格審核;其三,對於公眾的每一筆捐贈都進行定期反饋,並要求公益組織定期公示;這些共同構建了新的互信機制。

  在公益日活動期間進行“1:1配比”的初衷,騰訊高級副總裁、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郭凱天表示,騰訊公益在之前便嘗試過“1:1配比”,只不過資金比較小,而這次投入9999萬元配比資金,是希望達到一種杠桿作用,將人們的公益之舉放大,再者騰訊公益基金從最初的直接給錢做公益的方式不斷摸索,也發現了過去的方式效率非常低,而通過配比,鼓勵了更多人加入公益,也幫助更多優秀公益項目成長。

  基金會“指尖上的較量”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繆力表示:“以前,公募基金會資訊閉塞,公益項目執行效率低,缺乏有效的透明機制,與社會的期望相差甚遠,所以我們的出路就是‘去行政化’。草根NGO最缺乏的就是‘公募資質’,但他們對自身領域非常專業,最熱愛自己領域的工作、最不怕打擊。因此,我們為所有的草根公益組織提供‘公募資質’,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當年,‘瓷娃娃’在找到我們成立專項基金的時候,無力承擔100萬元的啟動資金,我們主動配資幫助他們成立。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免費午餐’項目,從2011年4月2日至今,已經募集了1.48個億。”

  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發起人理事長潘江雪表示:“短短3天參與捐款的人數已經超過真愛夢想成立7年以來所有支援過我們的總人數,這可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大家因慈善的共同目標在騰訊搭建的微信平臺上集結,一同打開全民公益的大門。這是我們‘網際網路+籌款’的一次嘗試,我們相信‘聚微愛,成浩瀚’的公益力量。善款的背後是捐款人對真愛夢想的一份信任,在此我代表真愛夢想基金會向大眾鄭重承諾,所有的捐款都會被用來建設‘夢想中心’或是用於專項基金的項目。關於‘夢想中心’的項目,我們會在10月底向你們做項目選點的披露,12月底告知項目建設的資訊。”

  在多方共贏、皆大歡喜的同時,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在活動後就有不少人指出,那3天,很多機構為“搶騰訊的錢”“殺紅了眼”,並未清楚説明項目運作思路,會對解決這一社會問題起到哪些作用,只是不停地刷臉、刷屏、刷群、刷存在,好像首要目標不是為了幫助目標群體、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是為了拿到配捐。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才讓多吉就回憶道:“回想‘99公益日’,我覺得騰訊在活動初是對公益人善意的,但結果兩個小時搶光了2000多萬元。但是當我看到活動開始後捐贈資金變成每筆5000元、1萬元地向上衝時,已經變了味。變成了有錢人的遊戲。騰訊在活動開始後25分鐘改變了配捐規則。在活動第一天下午騰訊宣佈最高每人配捐999元時,這是對社會企業的一種挑釁。活動3天中,第一天用9小時43分搶光3333萬元,第二天用了4小時41分,第三天用了3小時12分,每個人都在破壞著契約。我們完全被資本和金錢所綁架。”

  公益籌款進入新常態

  面對“99公益日”可喜的戰果,留給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冷靜思考。有專家表示,中國公益籌款正在進入新常態。將這種新常態,歸結為在網際網路上執行的運動式的眾籌模式。作為公益機構,要以不變應萬變:始終銘記我們為什麼而籌款;要設計標準化的籌款産品;要細分並定位捐贈人群體;要善於尋找並把握合適的時機等等。

  而對捐贈人來説,支援公益也是參與公共生活、進行公民訓練的絕佳機會。作為納稅人,我們有時難以獲得與義務相對應的權利,但作為捐贈人,是完全可以對支援的項目進行監督的,也有對很多公益項目、公益人説不的機會和能力,聲音會更受到重視。當更多人願意把公益作為自己的副業,作為一種生活習慣,中國的社會也能逐漸進入良性迴圈。

  “相信世界的改變不因少數人的很大努力,而因大多數人的一點點。”騰訊小馬哥的一句話感動了很多人,也預示著我們迎來了全民公益的新時代。今年的“99公益日”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端,是新技術、新公益、新生活的開端。“網際網路+公益”模式讓公益腦洞大開,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可以飛得更高,飛到我們的身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